弘揚焦裕祿同志精神努力辦人民滿意教育——電影《焦裕祿》觀後感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靠讀報紙、聽匯報、查網路換不來人民滿意的教育。“領導苦抓、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家長苦育”的江西臨川一中“四苦”精神歸根到底就是實幹精神。我們的學校每年組織教師若干次的外出學習,回來撰寫的心得體會不可謂不深刻,提出的教育構想不可謂不宏大,可教學質量還是上不去,為什麼?還是缺乏實幹精神,學習多停留在紙面上,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有的學校學習歸來換幾個標語、拉幾條橫幅、刷幾面牆壁、開幾次會議、喊幾句口號,自以為就是向先進學習了,但精細化的管理還是上不去,反落下個“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笑柄。民族地區教育水平本來就落後於人,如果我們再不拿出拼搏的苦幹實幹精神,實現教育事業後發趕超的願望恐怕只會淪為天方夜譚。我們並非生而比人愚笨三分,只要我們有責任在肩的實幹精神,黔東南的教育也有值得別人學習借鑑的地方,丹寨、麻江兩縣不就是因為寄宿制學校建設出亮點而得到劉延東副總理的充分肯定嗎?

大力弘揚焦裕祿同志厚德載物的人格精神。下鄉調研途中,焦裕祿同志路遇被幹部對因飢餓難耐而偷食番薯的民眾進行鞭打,他不僅責成幹部立即放人,還自責“工作沒有做好,對不起鄉親們”。大學生小魏因飲食不習慣預離開蘭考,他聽聞後跑到火車站送行,並用真誠的舉動打動了小魏,替蘭考人民挽留住了一個難得的人才。他用自己的工資墊付社員孩子的住院費,家人卻無錢買肉。他病重時,妻子痛心的說,“你老想著別人,就是不想想自己的病。”他彌留之際跟組織提的要求是,“活著沒有治好沙丘,請組織上把我送回蘭考……”正是這種先人後己、尊重人才、厚德載物、死而後已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蘭考人民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擁戴。

人格的魅力是無窮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加強自身的修養。教師是一個高尚但又清貧的職業,需要甘於奉獻的人。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必須的專業技術知識而外,職業道德的底線是不能逾越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言傳身教之間,教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給學生帶來終生的影響,因此,表彰模範先進,加強師德修養,清除教壇敗類永遠是發展教育事業一項重要的工作。其實,向模範學習不必捨近求遠,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堅守三尺講台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園丁模範,他們甘於清貧,樂於奉獻。一個學校發展的好壞,在於校長的引領。我們有的校長不思考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卻在絞盡腦汁想辦法挪用、剋扣甚至貪污學生的補助款、學校建設的工程款,“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試問,這樣的學校管理者如何引領師生們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古人說:“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國語•晉語六》,德厚之人,才能服眾;沒有福德之人,雖身處名利的高位,必定會傷及自身),教育事關千家萬戶,我們不能有利益就上,見困難就跑,必須拿出點先人後己的精神來。

大力弘揚焦裕祿同志艱苦奮鬥的勤儉精神。整部影片至始至終,焦裕祿同志生活簡樸,身為縣委書記的他所穿衣服多處縫補。到任後不搞領導幹部特殊化政策,取消幹部特殊供應補貼,率先垂範,下鄉都是騎腳踏車。他嚴守黨紀,不謀私利,囑咐家人對縣長吳xx“特別關照”的20公斤大米不得食用。他的孩子躍進因吃不到紅燒肉發脾氣,將饃摔在地上,他在打孩子的同時又語重心長的進行教育,教導孩子糧食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女兒小梅穿著舊衣服被同學嘲笑,他病重之時深感愧疚,將身上唯一值錢的舊錶送給他。正是這種榜樣的力量,他的兒子國慶瞞著家人到煤場打工掙錢,只為一份樸實的願望——掙錢為爸爸買好吃的補身子。正是這種嚴於律己、潔身自好、艱苦奮鬥的勤儉精神,體現了他牢固踐行黨的宗旨的自覺。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是對焦裕祿同志艱苦奮鬥的勤儉精神的最好概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工作牽動千家萬戶,涉及社會各個階層,百姓關注度高,教育系統政風、行風狀況既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和聲譽,更影響到下一代的教育成長。在迎接“兩基”國檢時,全州廣大教育工作者夜以繼日的工作,終於順利通過,教育部在反饋貴州省“兩基”工作的57條亮點時,黔東南州就占到了17條,我州也因此於xx年被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表彰為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先進地區,xx年又被國務院表彰為“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當前,全省正朝著普及十五年教育而努力,只要我們發揚“兩基”攻堅精神,全心全意工作,這一目標也一定會早日實現。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和適齡兒童的減少以及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部分村小出現了閒置,我們要合理實現再利用。積極探索小幼連貫制學校建設是切實可行的方法,這樣既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又方便廣大農村幼兒實現家門口入園。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紮實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記並踐行艱苦奮鬥的勤儉作風,永遠不要攀比,力戒奢靡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