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一種作用或數種作用結合導致的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濕潤乾旱地區雨澆地、水澆地或草原、牧場和林地的生物或經濟生產力的降低或喪失。

其中包括:①風蝕和水蝕所引起的土壤物質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或經濟特性的退化;③自然植被的長期喪失。“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濕潤乾旱地區”是指年降雪量與潛在蒸發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間的地區,不包括極區與亞極區。

1977年聯合國荒漠化會議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這個當今世界上最嚴重的環境問題。1992年6月,包括我國總理李鵬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與會、170多個國家派代表參加的巴西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荒漠化被列為國際社會優先採取行動的領域。之後,聯合國通過了47/188號決議,成立了《聯合國關於在發生嚴重乾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公約談判從1993年5月開始,歷經5次談判,於1994年6月17日完成。“6.17即為”國際社會對防治荒漠化公約達成共識的日子。在1994年10月14日至15日於巴黎舉行的公約簽字儀式上,林業部副部長祝光耀代表我國政府簽署了公約。

為了有效地提高世界各地公眾對執行與自己和後代密切相關的“防治荒漠化公約”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國際聯合防治荒漠化行動,迎合國際社會對執行公約及其附屬檔案的強烈願望,以及紀念國際社會達成防治荒漠化公約共識的日子,1994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49/115號決議,宣布6月17日為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從1995年開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