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背景

校本教研現象由來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蘇格拉底就具有這種基於自身辦學、基於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進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學思想和原則等,後來許多偉大的教育家也對學校教育教學都提出了研究與思考的思想。

在我國,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尤其是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實行,人們開始對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教師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目前此項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是:研究其內涵和特點、理念和原則、制度、內容和方式等方面。

首先它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調查顯示:將近3年的新課程改革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的同時,新問題、新困惑也層出不窮,諸如,教師所面臨的困難、課程資源匱乏、評價制度滯後、課堂教學改革不盡人意等等,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僅靠專家的指導是不夠的。實踐證明:開展校本教研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

其次它是素質教育的需求。陳至立在2001年6月由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推進素質教育步履艱難,基礎教育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慣性和影響,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質教育喊得震天動地,應試教育抓得扎紮實實。’”由此可見,重視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的素質教育就成為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一項艱巨任務。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必須基於自己學校的現實,尋找自身的辦學出路和辦學特色,這就熱切呼喚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發展就迫在眉睫。

它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近年來的有關研究報告在總結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時明確提出:“無論怎樣強調教學質量亦即教師質量的重要性都不會過分”,並且還指出,“違背教師意願”或“沒有教師的協助及其積極參與”,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因此,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世界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的實踐智慧”成為我們日益關注的話題,而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發展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意義

主要內容:

1、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的意義與價值;

2、以校為本教研活動的運行機制、運作模式,尤其是科組有效運作機制的研究;

3、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4、校本教研隊伍的建設;

5、國小校本教研製度的專業支持與條件保障;

6、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的評價指標和監控、管理機制。

研究本項目的科學意義

1.近年來,教師的專業發展、實踐智慧成為我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對教師校本教研能力發展的研究對於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實踐智慧具有理論借鑑意義。

2.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04年9月試行以來,已有3年了,2007年將全面啟動新課程。對其試行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找到切實有效、可行的途徑去解決,實踐和經驗證明:校本教研必不可少。本課題對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發展作一探討,並嘗試提出教師校本教研能力發展的策略,為今後學校、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提供借鑑意義。這是本文所力圖實現的實踐價值。

三、課題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驟:

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本質上就是套用教育科學理論來解決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真實問題,因此,它是本項目中比較適宜於教師的一種研究方法。作為研究者的教師,應當在持續的教學實踐中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使“研究的意識”貫穿於日常的具體教學生涯中。我們認為,行動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主要用於問題診斷過程和課題立項階段的多角度分析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2)主要用於研究過程階段的試驗研究日誌及教學反思錄、試驗課的課堂觀察記錄、師生互動情景的數碼照片記錄、教學錄像片段記錄、教師和學生的個案研究等。

研究實施的幾個步驟:

1、籌備階段 (2005年12月—2006年元月 ):廣泛宣傳,制定方案,召開開題會,教師學習,訪談,確定試點學校,初步實施等。

2. 項目實施階段(2006年元月—2007年10月)隊伍建設,科組運作,專題研討 , 現場交流、外出學習參觀,檢查總結評比等。

3.項目評估、總結階段 (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對項目進行評估,完成項目研究總報告以及成果的集結和資料的整理等。

四、 課題的實施和成果

幾年來,在課題組的指導下,實驗學校的各個科組和每位教師都積極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在此期間,探索出了一套保障新課程實施的、適應本校教師專業發展實際需要的、富有時代特點的校本教研製度,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通過研究與實踐,建立起有效的科組運行機制,使科組活動能夠具有研究和學習能力,並且成為每個教師發展的舞台;形成了完整的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的評價體系和監控、管理機制;完成了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建設了一支愛崗敬業、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一)完善校本教研製度,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有序和高效地開展。

1、規劃到位。教研室從全縣角度,客觀分析我縣教研現狀,制訂全縣校本教研三年中期規劃,提出對各實驗校、各校學科組的具體要求,並設計了教師個人發展規劃,以規劃引領各校校本教研工作。學校各科組根據不同層次教師的發展需求,讓教師主動構建個人成長曆程,激發內在成長動力。教研室要求實驗校全體專任教師人人制定一份詳實的《個人成長計畫》,此計畫既是學校“教師成長檔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指導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依據。《教師個人成長計畫》是以一學年為周期,要求教師從師德、教育、教學、教研、教育管理、基本功等方面擬定自己的發展目標、確定互助夥伴,並制定達標措施。

2、組織到位。建立起以學校、教研組、教師組成的三級教研網路,形成一個校長親自抓、科研處負責、教研組抓落實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網路。這個網路運行暢通。

3、制度到位。

首先,為規範各校的校本培訓,教研室先後出台了《扶風縣校本教研室制度建設制度彙編》小冊子,內容包括:學校校本教研管理章程、學校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學校校本教研活動制度、學校校本教研學習制度、學校校本教研培訓制度、學校校本教研檢查制度,對校本教研的活動進行巨觀上的指導。其次,各實驗學校制定各項教學常規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師徒結對制度、教師外出學習匯報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並激勵教師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活動質量。

4、人員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縣教研室教研員的包片抓校、蹲點制度。為搞好校本教研,縣教研室全部致力於教研工作,從領導到教研員,根據各自的責任許可權和他們的特長,他們分別參與到基層學校相應的教研組,支持教研組長工作。向組長全面分析學校的教學狀況,引導他們既能看到教學上的優勢,又能明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研組長以及科組成員一起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計畫,指導教研組長根據目標一步步地探討實踐。平時要求每一位蹲點的教研人員還必須參與教研組的活動,與組員同學習、同討論、同研究。堅持隨堂聽課評課制度,每學期結束時,還要幫助教研組總結教改經驗,以鞏固研究成果,激勵教師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在科組自評、成果展示的基礎上,評出優秀教研組。這樣做的目的,有助於加強教研室對各實驗學校教研組活動的巨觀調控和微觀指導,及時發現和總結成功經驗,推廣先進教研組經驗,創設良好的教研環境氛圍。

在各實驗校,實施教研活動組長負責制、集體備課備課組長負責制。即各教研組的活動由組長負責,備課組的集體備課由備課組長負責,學校領導各聯繫一個組,指導並參與各個組的教研活動。

5、激勵到位。

各校制訂了針對教研組的考核內容,主要從教研組的思想建設、活動情況、承擔公開課的情況、科研成果、“學生的得獎情況、資料的積累、教研組活動記錄、學習內容、公開課教案、科研論文等方面進行考核,還有加上平時教學常規檢查的情況和行政人員對教研組活動的評價,這些方面對教研組進行考核。這樣做到了過程性考評與終結性考評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考評相結合。縣教研室每年對各校教研組工作進行總評,評出優秀教研組,並對其進行獎勵。

(二)、創新教研活動形式,引導教師自主發展。

課堂案例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分為自研式匯報課、出外學習課堂實錄、多人同上一堂課。

※自研式匯報課:

每個學期每位教師在校內上一節研討課,要求執教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體現研究的價值,凸現自己的研究特點。

※出外學習課堂實錄:

教師出外學習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後針對教學實錄談自己的感想,引發其它教師的共鳴,形成共同參與並提高的局面。

※多人同上一堂課:

兩三位教師上同一個內容,按照各自對教材的解讀進行40分鐘的個性化課堂教學演繹;這樣一種課堂教學形式給教師們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除了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對教材的正確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積極調控等之外,更需要臨場的教學機智的發揮和對課堂教學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節課這樣的教研形式對教師業務成長有真切的幫助,讓教師在自己的實踐中,在向別人學習的過程中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營造了一個有效、務實、探索的教研氛圍。

通過多種途徑的案例式教學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研討、親身體驗,讓新的理念在研討中得到內化,認識在研討中得到升華。

科研結題報告 ·德育結題報告 ·課題結題報告 ·怎樣寫結題報告

※邊教邊悟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和創造性地反思其專業發展的實踐和能力。教師在個人反思或集體反思的過程中,可拓寬專業視野,激發不斷追求超越的動機。課題組在學校教師中開展 “邊教邊悟”活動,要求老師們把自己平日裡所教、所悟和所感寫下來,教中悟,悟中學,學而後教。通過邊教邊悟,營造了學習研究的氛圍,提升了教師們的理論水平。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終生的、整體的、全面的、個別而又持續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的反思和合理的規劃。

※經驗分享

教師經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實踐,有了各自的實踐體驗,就需要進行經驗總結。總結之後也需要我們給一個平台給他們進行經驗的分享。因此我校每學期在教研組內都有一次經驗分享,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把自己的特色進行展示。

(三)積極開展各類專題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學大賽活動

為配合寶雞市教育局開展的“強師興教”工程活動的進一步展開,我縣教研室每年組織開展一屆“教學新秀能手”大賽活動。按照市上賽教要求的幾個環節,組織一系列教育教學大比武、大練兵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一般情況下,我縣的大賽安排在每學年的下學期進行。步驟為: 10月份,全縣性說課比賽,由教師的說課和聽者提建議構成;11月份,分科組的精品課大賽,以課題研究和專題研討為主;12月份,思課活動,由教師的反思和答辯組成;來年1月份,個人和科組分別總結。最後評選出縣級“教學新秀能手”,來年推薦上市參賽。

教研活動專題化

專題化主要是指每次活動再不是隨意地指派幾位老師上幾堂公開課,然後大家評議評議完事,而是代之以有明確的研討主題,而且這個主題還必須是這門學科教學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或突出問題,特別是要求通過研討,能總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得出相關結論。

各實驗校教研組每學期都有專題研究的任務,在一學期貫穿始終。我們將一個學期的研究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專題,每個小專題落實到教研活動,成為教研活動的一項主題。如全縣國小語文科組2004學年的研究專題為“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在這個研究任務之下又分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型模式研究、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研究、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方式研究。

“五個一”工程

為了使青年教師尤其是新教師迅速成才,各實驗校應積極開展教學練兵活動,努力實施“五個一”工程。“五個一”是對同一教學內容從備課、說課、上課到思課、評議一氣呵成,其中前四項由同一教師完成,評議由科組成員完成。每個教研組每周推出一至二位教師,輪流進行,其餘教師參與聽課評課。這項活動的開展有利於教師對“課”的設計實施、評價有一個完整的體驗,與教學實際銜接緊密,對提高教師對“課”的駕馭能力有明顯實效,也有益於及時發現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這項工作的實施,為年輕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成長發揮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建立良性運作機制,建設學習型教研組。

1.加強教研組建設

教研組是教學研究組織,它的任務是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一個學習型的教研組在推動學校教學工作和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顯得尤為重要。要求教研組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開展課例研究。制定教研組長學習制度。每月固定教研組長學習的時間。教研組學習制度,每周安排有各教研組的科組活動時間,科組活動的內容分為思想和業務學習兩方面。建立異校交流制度。每個學期和省內外知名學校的教研組至少交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