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動經驗交流材料

播種良好習慣  收穫健康人生

由於我校所處郵政路南端,與縣政府有一路之隔。雖然近年來的生源各項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行為養成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我校的住宿生、留守學生和外來務工子女較多,學生思想狀況複雜,這給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尤其是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至XX年xx縣縣政府開始創建德孝之城,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我校帶來了生機。我校領導班子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確立了立足學生成人成才的需求,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滲透中華傳統教育中的“仁、義、禮、智、信”的內容,加強學生“心、知、言、行”等各方面的自身修養。

一、創設良好的校園氛圍,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薰陶育人。

優雅的校園環境是提供舒適的育人淨土,為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學校對校園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進行全新構思,全新打造出校園環境的整體美、藝術美和文化美,讓學生在自然、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中體味人與自然的關係,感悟傳統文化的真諦。

1、利用校園自然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改造社會環境要從改造學校環境做起” 。因此,校園環境建設,應該利用一切自然、人文景觀,營造德育和審美教育的氛圍,體現一定的文化品位,使學生感到學校就是自己的家,從而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當你步入實驗學校時,首先映入你的眼帘是,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樓上鑲嵌著的:“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願景及“今天我以實驗為榮,明天實驗以我為榮”、“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金字標語,讓你真正的感受到和諧的氣氛;教學樓前的孔子塑像,及在塑像的東南方向的牆壁上展示著的“仁義禮智信”的字畫,在字畫的前方,綠樹成蔭的地方若隱若現的讓你看到了“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的大理石刻字,更讓你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氣息,那紅紅的“踐行修身齊家,愛校敬業的實驗精神”幾個大字是實驗學校全體師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體現。

2、利用學校文化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1)、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

讓學校的每一處走廊、每一處樓道、每一處大廳都成為展示儒家思想精髓、國學精粹、教育感言、人生感悟的天地,讓牆壁成為與學生心靈對話的視窗。

學校利用牆面、走廊、樓梯等空間,布置一些“仁義禮智信”教育的名言佳句警句和好故事推介、中英文名言佳句對照、字畫等,精心設計富有層次的樓道、走廊文化,使走廊、樓道具有了潛在的教育功能,使走廊、樓道“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隨時都能觸摸到祖國經典,感受祖國經典的博大精深。走廊文化建設方面突出“仁義禮智信”教育的精髓。每一層走廊文化,都突出一個主題,第一層是仁愛;第二層是忠義;第三層是禮和;第四層是睿智;第五層是誠信。樓道文化的建設使整個校園努力呈現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氛圍。

(2)、讓校風、班風打造團隊精神

在每個班級前門的左面牆面上都有一個展示班級文化的展示板,版面里有班主任寄語和班風。通過班集體的班風創建注重了“仁義禮智信”的教育,通過強化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愛學校、愛師長、愛他人等優良品質;協調了生生關係、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學會自主、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的文化長廊(2、3、4樓西側的展示板)、黑板報手抄報、徵文、讀後感等大力宣傳中華傳統美德,讓中華傳統美德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3、利用學校人文環境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

在教育教學時,學校要求教師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蓮 山 課~件 ]要把中華傳統美德在日常的言行中體現出來,要深入學習和鑽研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和學識基礎,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受到啟發。所謂:“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我校班主任實施“仁義禮智信”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

其次,為了把養成教育延續到校外,讓學生在回到家時不會“原形畢露”,我校經常給學生布置“親情”作業,就是讓孩子回家給父母洗腳、給父母做一道菜、當一天家中主人、給父母一聲問候。把所做的事情用文字呈現出來,在班會上交流。我校在廣大家長的支持下,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 並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們也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中來,真正做到“三位一體”,齊抓共管,把學生的各種不良習慣扼殺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