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農村消防工作經驗材料

農村消防工作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保障。多年來,貴州省**州廣大農村由於受歷史、經濟、地理和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始終難於擺脫農村火災的困擾,始終屬於全省及至全國農村火災的重災區。有這樣一種說法:“全國農村火災看貴州、貴州農村火災看**”。為切實有效遏制農村火災的發生,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近年來,**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消防工作,把農村消防工作納入政府重要工作議事日程、納入各級政府領導幹部工作目標考核,落實防火安全工作責任制,總結和推廣了農村防火工作“三大法寶”、“四個結合”、“五大改造”、“八個落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措施,進一步從根本上扭轉了農村火災的高發勢頭。

一、**州農村基本情況

**州地處貴州省東南部,轄15縣1市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州總面積3.0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60餘萬,共206個鄉(鎮),3549個行政村,50戶以上自然寨3922個。其中100戶以上自然寨多達1478個,鄉村總戶數89.77萬戶,360多萬人,居住著3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61.6 3萬人,占總人口的81.87%,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地區。全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名錄19項、省級名錄123項、州級名錄123項,國家級藝術之鄉6個、省級藝術之鄉38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苗嶺山區雷公山麓苗族村寨”和“**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被列入全國35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是文化旅遊村寨、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富集地”,素有“歌舞海洋”、“百節之鄉”、“生態王國”的美譽。

然而,在自然風光秀麗多姿、人文勝景絢爛古樸、民族風情濃郁獨特的苗鄉侗寨背後,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消防安全問題。**州農村82%房屋為木質結構,耐火等級低,且依山而建,密集程度大,火災風險高,又加上村民長期形成的樓上用火習慣和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差等原因,農村火災事故發生頻繁。據統計,XX—2011五年與1999—20o3五年相比,農村火災平均起數由100.4起下降到64.6起;農村重特大火災平均起數由6起下降到3.2起。但1999年至2 0o8年間,平均每年發生農村火災80餘起,直接經濟損失2 000多萬元,有520多戶250o多人因火災重返貧困。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面對長期以來嚴峻的農村火災形勢,**州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單位部門高度重視農村防火工作,始終把加強農村消防 工作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三農”問題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立足實際,多措並舉,於XX年制定出台了全國第一部農村消防法規《**苗族侗族自治州農村消防條例》,於2oXX年編制了《**農村防火檢查手冊》,並先後總結和推廣了農村防火“三大法寶”、“四個結合”、“五大改造"、“八個落實”(即領導責任落實、組織制度落實、安全防範措施落實、教育培訓落實、隱患整改落實、宣傳工作落實、消防器材配備落實、達標驗收落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措施,為有效控制和減少農村火災發揮了重要作 用。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狠抓農村防火工作“八個落實”。

1、認真落實政府農村消防工作責任制。為落實農村消防工作責任制,每年州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州直各有關單位部門簽訂農村消防工作責任狀,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而各級政府和各有關單位部門則按照州政府的目標責任要求,層層簽訂責任狀,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村民委員會組織管理、村民民眾共同防範"的農村消防工作機制。此外,為確保責任制的落實,各級政府建立完善了檢查督辦、績效考評、行政責任問責、事故責任追究等農村消防安全管理機制。

2、建立健全各級防火安全組織機構。全州各縣(市)、鄉(鎮)均建立了防火安全委員會,特別是普遍建立以自然村寨為基礎,以村民委員會管理為框架的農村社會消防安全長效防範機制。對農村50戶以上木質結構無間距連片自然村寨實行定人定崗定責,一律建立縣、鄉、村領導幹部“三級聯保”責任制,並根據農村聚居的特點,引導村民建立聯防機制,鼓勵村民參與民房火災責任保險,轉移農村火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