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轉變農村幹部工作作風的建議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廣大農民民眾“求富、思穩、盼服務”的願望,與鄉村幹部的思想觀念、領導方式、工作作風等,在某些方面還很不吻合,嚴重影響了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今年以來,我們結合貫徹縣委抓好乾部作風建設的精神,立足楚江鎮實際,從點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幹部作風轉變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點放到了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結合這一實際,談點鄉村幹部轉變作風的思考。

一、常懷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民眾的心坎上

在社會轉型時期,廣大農民民眾儘管人數多,但由於他們相對居住分散,因而在組織資源、政治資源方面與鄉村幹部之間極不對稱。於是,造成部分鄉村幹部靠民而不為民,憂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親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實現方式獨立於普通農民。因此,我們必須給農民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以支持,關注他們的難處,反映他們的要求。

要捧出一顆真心。應當說,當前農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會功利意義。為農民說話,就是為社會進步說話。因此,要捧出一顆真心對待農民,是轉變幹部作風的根本。今年以來,我們在抓幹部作風轉變工作中,要求全鎮幹部都要自覺樹立政策觀念、法制觀念和民眾觀念,都要像焦裕祿、孔繁森、吳金印、郭全明那樣,捧出一顆真心,帶著感情工作,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辦民眾所需。通過樹立“三個觀念”,從點滴小事做起,真心實意與農民民眾交朋友,有效地縮短了網乾群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現在不少民眾主動到鎮黨委、政府找幹部說心裡話,有難處找幹部幫忙。

要開闢一條通道。工作中我們發現,一些地方民眾對幹部有意見,說幹部“不像話”;幹部對民眾有看法,說民眾“不聽話”。乾群之間的矛盾,成為農村的不安定因素,影響了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乾群之間缺乏一種有效的溝通渠道,使原本就該是“魚水”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因此,開闢幹部民眾談心對話渠道,是當前融洽幹群關係,密切魚水之情之關鍵。今年以來,我們著力開闢和拓寬乾群溝通渠道,先後在全鎮完善推廣了“民主聽證會”、“民情懇談日”、“聯民、為民、富民”活動等做法,架起了乾群雙向交流的橋樑。讓民眾暢所欲言,參與居級重大事項,民主監督黨委、政府和廣大鎮居幹部,已成為全鎮上下的自覺行動。

要攤開一本帳目。從我鎮和一些地方的情況看,一些民眾上訪,其原因多是農村財務“不清、不公、不實”所致,頻繁出問題的村級財務成了民眾上訪的主要導火索。為從源頭根治農村財務問題,自覺向轄區範圍內民眾攤開帳本,讓他們參與、監督,就解決農村財務不清、不公、不實問題,以能消除了民眾疑慮,確實是促進農村穩定的上策。近幾年,我們針對這一問題重點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推行鎮居務公開制度。凡鎮、居兩級大事決策、重點項目、收入開支等,一律向全鎮民眾公開。二是推行鎮居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無論是鎮機關幹部、企業幹部還是居幹部,離任後必須進行全面審計,使幹部走得“清白”,不留經濟尾巴。三是嚴格實行帳目、資金“雙代管”制。切實加強“收支兩條線”管理,定期對財務進行檢查、公布,避免幹部因經濟問題犯錯誤。這些舉措,在民眾中反響強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據統計,去年以來,全鎮開工建設大型建設項目7個,全部實行公開招標,總計節約建設資金達100多萬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與民眾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的農村經濟形勢,使農民收入出現了低增長,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最佳化結構、提高素質、提高效益,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農民對我們黨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帶領他們邁好結構調整這一步,使農村經濟有一個新發展,這是對當前農村幹部如何轉變作風、帶領民眾致富的一個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