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生態養殖小區建設經驗材料

四、突出環保,生態養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實行環保第一審批原則,對飼養小區的污染物必須進行處理或綜合利用,防止對環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養殖小區。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一規劃、業主經營”的模式,按照“四化一型”建設標準,從小區地址選擇、區內布局設計、生產規模設計、生產設施和環境治理等進行全面控制,集中連片發展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大力培育年出欄生豬100頭、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積極引進業主興辦1000頭、5000頭的大型規模養殖場。在環境和生態保護中,我們因地制宜,狠抓以沼氣為主的農村能源建設項目配套實施,對大中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將(沼氣)生產、有機肥料生產和養殖業污染物處理有機結合在一起,推行養殖小區集中治污;對農村小規模化養殖場,推行建生態型沼氣工程,合理循環利用物質和能量,解決燃料、肥料、飼養矛盾,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良性循環;對養殖大戶集中的專業村,大力推廣“豬-沼-果(桑)”、“豬-沼-菜”、“豬-沼-漁”等循環經濟模式,搞好小區綠化、美化,著力打造優質、安全、生態的品牌優勢。

五、創新機制,政策扶持。以廣元福潤公司為龍頭,以單個或聯合小區成立豬業經濟合作社,由合作社(協會)與廣元福潤公司簽訂生豬收購契約,採取聯戶直銷、場廠對接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銷售環節,增加養殖收入。區財政借支200萬元扶持福潤公司帶頭建好生態養殖小區,福潤公司對小區內飼養的生豬在當日收購執行價的基礎上,精邊肉按100元/噸上浮,並按2元/頭支付給合作社(協會)技術服務費,逐步構建“公司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區政府建立了生豬生態養殖小區發展基金,根據各養殖小區工作開展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區信用聯社按照年出欄生豬在50頭至100頭不低於3萬元、出欄生豬在100頭至300頭不低於5萬元、出欄生豬在300頭至500頭的大型養殖場不低於7萬元、出欄生豬在500頭以上的特大規模養殖場不低於10萬元的信貸標準,大力扶持生豬養殖小區發展。區相關部門把新村建設、農能沼氣、日元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實施與生態養殖小區建設有機結合,共同解決養殖小區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