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長經驗交流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我叫馬巧珍,是壽陽縣水利局公務員。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認為,家長責任重大。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家長要對孩子的終身負責,應始終當好孩子的領航人。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掌上明珠,溺愛有加,要求缺失,部分孩子不能健康發展,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關切。

我的女兒孫瑞XX年聯考取得了壽陽縣理科第一名,超出了清華、北大的分數線,以638分的聯考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從而引起社會對我的關注,下面我就教育孩子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初淺體會。

第一、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引導孩子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重在塑造精神,從小抓起。在孩子起步成長的關鍵時期,我用關愛教育來塑造孩子的精神。 

一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我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像教孩子走路一樣教孩子學會做人。孩子還沒有識字的時候,我就經常向孩子講述英雄人物和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滲透引導,對孩子進行優良傳統和美德教育,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逐步印上該做什麼樣的人、該做好什麼樣的事;從孩子識字時起,我讓孩子閱讀了許多古今英雄人物和中華美德的書籍,如《岳飛的故事》、《雷鋒的故事》、《中華傳統美德讀本》等等。

二是教育孩子懂得尊敬長輩、關心他人。我教導孩子要尊敬長輩,我在節假日常帶孩子回老家去看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還培養孩子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一次,在公共汽車上,見到一個小偷正在摸一個乘客的錢包,孩子勇敢地提醒被偷的人,致使小偷未能得逞;班上的同學生病不能到校上學,孩子會主動帶著課堂筆記到同學家裡輔導;一個下雨天下午放學,一位同學沒有帶傘,孩子就打自己的傘把同學先送回家。

三是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家裡來人,我就教育孩子先問聲“好”,客人走了,說聲“再見”。孩子做事,有時我就提前告知孩子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有時就問孩子你想怎么做,對的就肯定,不對的地方就矯正。做完事後,就幫助孩子認真總結,哪些要繼續堅持,哪些要改正。通過行前明理、事後析理、總結提高,不斷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孩子思想稚嫩,難免要和同學比吃、比穿、比用。有幾次,孩子回家說有的同學的衣服漂亮、有的同學零花錢多,有的家長經常帶孩子出去吃燒烤等等。為了轉變孩子的這些想法,我幾次帶孩子回農村老家,讓孩子接觸農村的小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通過比照,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一份深深的感恩,激發孩子的自豪之情和學習勁頭。

四是引導孩子要與同學和睦相處。一次,我買了一個孩子早就想要的雙層文具盒,不小心被一名同學碰到地上,將盒內支架摔斷了,孩子很心疼,回到家大哭一場,並一定要堅持讓同學賠。我沒有埋怨,而是耐心勸導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樣做雖然可以再得到一個文具盒,但會影響同學之間的關係,並指導孩子用貼畫將文具盒粘好,使文具盒更加漂亮,孩子破涕為笑,承認自己不對,也不再喊著讓同學賠了。

五是鼓勵孩子要助人為樂,讓孩子養成了處處關心他人的好習慣。班裡的一位調皮且學習較差的同學,沒人願意同桌,孩子就主動向老師提出與他同桌,幫助他;有個低年級同學走路摔了跤,趴在地上哭,孩子就主動跑上前去扶起,拍淨泥土,和小同學一起走進校園……每做一件好事,我就及時肯定、表揚孩子,使孩子感到助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