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親職教育經驗發言材料

二、不做錯誤包庇者,要做公平、公正的場外監督

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孩子。家長應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智力水平、意志品質、在校的學習狀況和遵守紀律等方面的情況。錯誤的和不準確的認識都會影響親職教育的方向,甚至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或今後的發展。正確認識孩子也是與學校、老師溝通的前提。

其次,在孩子出現問題後,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有這樣一個比喻,老師好比醫生,父母好比護士,醫生開藥後,護士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教育永遠離不開正確的親職教育,假如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親職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師、再好的學校也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親職教育的失敗,往往導致學校教育事倍功半。

有時,孩子對家長說的話並不一定是真實可信的,但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錯,要錯是老師的錯,甚至到校無理取鬧,這些做法都無益於孩子的成長。在孩子出現問題或老師的處理出現問題時,家長應主動與班主任或任課老師溝通,了解真實情況,統一意見和看法,或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互相配合,及時把一些苗頭性的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

三、不做唯分數論者,要做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者

1、要正確地看待學生的分數。新課程倡導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家長們必須明確,全面發展不等於均衡發展,更不等於門門課優秀。另外,學生死記硬背得來的80分和主動探究得來的80分,即使同樣的分數,但對於學生的意義是不同的。隨著時代的變化,人才的標準也在變化,分數不能決定一切,高分未必高能,只有素質綜合、全面發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和挑戰。

2、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什麼是全面發展,人們的意見不一。有研究者認為,最基本的三個方面是:一是能力,一是身體,一是人品。其中能力是基礎,體質是支撐,人品決定了他將來能否出人頭地。

前些年,有教育專家研究“15名現象”----即在班級排名15名左右的孩子,發展潛力是最大的。為什麼?因為這些孩子雖然不是考試尖子,但也不太落後,不一味受到分數的束縛,比較注重全面發展。

四、不做陪讀者,要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1、要指導孩子學會學習。當然,此項任務的主要承擔著應是學校和老師,但家長也應該有此方面的責任。新課程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其核心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徵是:信息海量,知識更新快,今天學到的知識明天可能就會過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會學比學會更重要,要讓學生學會

學習,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重要的:其一,學習要主動,要學會自主學習,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二,要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其三,要善於尋找和把握新舊知識的關聯;其四,要使知識系統化;其五,要有創新性思維品質。

2、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精神。家長應該認識到,由於先天素質和學習生活環境的不同,孩子的個性和能力也存在差異,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期望所有的孩子都考上“985”、“211”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珍視這種差異。個性是創新的前提,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精神,就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要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要肯定孩子學習、生活中的“標新立異”或“異想天開”,讓他們能夠發揮特長,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