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應從高中語文教材中刪去

現代文應從高中語文教材中刪去

本文中,我將提出一個多年來如骨鯁在喉,而今不得不吐的建議。這個建議(如題),也許會讓語文教育界以至整個教育界大感意外。

讀者諸君聽我細細道來。

我們的語文教學,從國小、國中、高中一直到大學,一以貫之,從不間斷。語文教學從來就是學校教學主科中的主科,作為母語,又是“文以載道”的工具,當然無可厚非。不但在學校要學,而且要終生學習不輟。然而,作為學校教學的主科,我們是不是在教學內容上洗削更新,作大刀闊斧的調整——減掉些什麼,增加些什麼?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沒有錯。我們的現代文教學也遵循著這一條古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左提右挈,東拉西扯,貪多務得,細大不捐。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到字詞分析、結構提綱;從寫作特色、主題思想,到歸納小結、練習題解。老師的講解洋洋灑灑,面面俱到,可謂細微之致。然而,細則細矣,學生恐怕並不領情。為什麼?道理很簡單,——你不講,同學們都看得懂。

實際上,每篇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已把課文的精髓告訴了學生;而課文下面的“註解”,又解決了絕大多數學生的疑難。細讀全篇,包括“閱讀提示”、“註解”,學生就基本上掌握了這篇文章,還要你講什麼呢?要象老師講的那樣全面詳盡地把握課文,除非是做學問,寫讀後感。否則,基本掌握就不錯了。天下文章那么多,你不可能,也沒必要篇篇都全面詳盡地掌握。

那么,什麼情況下需要老師細講呢?對國小生,你必須細講。國小生分析能力差,需要老師指示學習的門徑。對國中生,你就應該少講,甚至不講。對高中生,你就不必講。高中生經過從國小到國中九年的磨礪,對現代文的學習模式已是知根知底,深諳其道。從字詞解釋到主題思想,還不是老一套?

說實話,語文老師講課,離不開《語文教學參考書》。即使是老教師,也不敢離開“教參”亂講一通。“語文教參”既是教師的拐杖,又是教師的指揮棒。假如我們

把“教參”的內容充實到語文教材中去,把“教參”這根拐杖兼指揮棒交給學生,現代文的教學還用得著老師喋喋不休嗎?

有一件往事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那是12年前的一天,我的一個叫劉蘭的親戚到我家來串門,她給我講了一件有趣的事。劉蘭原是某單位的辦事員,因為聰明能幹,加上勤奮好學,很得領導賞識。機會湊巧,單位有一個上中專的名額,領導就選中了她(她是國中畢業生)。劉蘭在中專讀書很是勤奮。一次上語文課,語文老師天南海北,引經據典,講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同學們個個屏息靜氣,全神貫注聽講。對老師的講解,同學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下課鈴響,語文老師匆匆離開教室。劉蘭在擦黑板時,發現講台上有一本書。一看,原來是一本《語文教學參考書》,她便很好奇地翻閱。讀著讀著,她驚呆了。剛才老師所講,居然和“教參”上寫的一模一樣。原來如此!語文老師剛才的“精彩表現”,原來是在給同學們背書!她一下子有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她有點悻悻然了……她把“教參”放進講台抽屜里,而沒有去還給老師,因為她不願意造成面對老師時的尷尬局面。

講完這個故事後,她很鄭重地對我說:“我也能當語文老師。”我說:“未必。你連近、現代分期也搞不清,你連唐宋八大家也說不出,你連借喻、借代都分不清,你連翹舌音、後鼻音都讀不準,你怎么當語文老師?”我給她澆了一大盆冷水。她雖啞然,但仍心有不甘地說:“我去買一本《語文教參》,就可不去聽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