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生態保護和綠化工作經驗交流會發言材料

二、規劃先行,突出特色有新品位

規劃是綠化工作的前提和先導。綠化要實施,規劃須先行。運三路主體工程完工後,我們立即著手進行綠化的設計和策劃工作。根據運三高速公路特殊的地質、地形和氣候條件,我們嚴格遵循“地域性、生態性、景觀性相協調和效益優先”的原則,將園林學、草地草坪學、水土保持學、環境生態學等多種學科融為一體,緊密結合自身實際,通過走出去學解放思想,請進來教開闊眼界,公司班子多次討論,反覆徵求各方意見,聘請專家教授多次論證,最後確立了運三路的綠化定位和發展方向,形成了思路清晰、目標宏偉的綠化方案,這就是:樹立“生態補償”觀念,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創造特色,高品位設計,大跨度布局,全方位開發,通過對立交區、中央分隔帶、路基邊坡、管理區、收費站的綠化和景觀再造,實現喬、灌、草、花、果合理布局,帶、網、片、點、景相互配套、層次分明、內容豐富、景隨路移、環境優美、風格各異的運三路綠化格局。按照這一思路和目標,綠化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xx年—~年),突出“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以構建運三綠色通道主框架為目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爭時搶速,高質量高速度植樹種草,使運三綠色長廊初顯雛形;

第二步(~年—~年),堅持“普遍綠化、突出美化”原則,以爭創全國環保百佳工程為目標,加大力度,精心管護,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縱深配置林網、草地,打造綠色運三品牌,使點、線、面相結合、層次分明、色彩搭配的運三高速常綠主骨架更加凸現;

第三步(~—~年),突出“協調發展、效益優先”原則,以實施資源整合、構建運三經濟成長帶、增強輻射力和綜合帶動作用為目標,通過建立運三綠色長廊,美化生態環境、改善當地氣候,防止水土流失,實現人文、自然、生態的和諧統一;同時,發揮公路的“後發優勢”和集聚輻射作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展示新世紀、新運三、新山西的新形象。

三、科技興綠,栽植管護有新辦法

運三路沿線共經過鹽鹼土區、土石山區、

黃土塬梁區三種地形單元,均不利於植物栽植。路線經過地區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而蒸發量高達900毫米,是降水量的1.8倍,也不利於植物的成活與生長。為了提高林草保存率、成活率和覆蓋率,我們用創新的辦法和科學的態度來解決綠化中的困難,降低綠化成本,提高科技含量,大力開展科技攻關,破解了五道工程技術難題:

一是樹坑內保濕難題。我們大膽採用先進科技成果,在樹坑內施用保水劑,有效地形成保水膜及含水層,大幅度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二是土壤改良難題。我們聘請植保專家對土壤土質、苗木生長及病害情況進行現場會診,運用生物理念改良土壤,採取地埋生物肥、有機肥與保水劑等多種手段,為苗木的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土壤生態環境,使鹽鹼土質種植雪松等技術問題得到成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