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水利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與時俱進深化改革

努力促進基層水利健康發展

基層水利是農業和縣域經濟的命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深入發育,觀念不新、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效益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嚴重製約著基層水利的發展。近幾年來,我們堅持把改革作為水利發展的動力,不斷更新觀念、改革體制、創新機制,千方百計落實改革政策,積極探索基層水利持續健康發展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不斷創新治水理念,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基層水利發展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我們始終把改革思路、創新理念作為水利改革的首要任務,堅持以省廳為主導、市局為紐帶、縣局為基儲水管單位為延伸,以部黨組一系列治水新理念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採取會議傳達、專題講座、培訓提高等措施,不斷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在此基礎上,著重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思路。堅持將新的治水理念與湖北水利實際相結合,不斷豐富完善,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治水新思路。我們提出的堅持“五個同時抓”(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防汛與抗旱、建設與管理、依法治水與科學治水、服務社會與發展自身)、構築“三大保障體系”(防洪減災、水資源供給、水環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總體思路,較好地融匯了新的治水理念和科學發展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採納。二是搞好規劃。堅持用新的治水理念指導水利規劃編制工作。在動員組織全省xxx水利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中,我們對編制人員進行了以科學發展觀、新的治水理念為主要內容的專門培訓,並組織到沿海省份考察學習,開展規劃思路專題諮詢論證,最近,又召開xxx規劃技術研討會,以會代訓,統一編制理念,明確編制思路。三是科學布局。研究確定了湖北水利發展“一點兩線三區”的總體布局。“一點”就是大武漢,做大做好以水生態修復與治理為核心的大都市水文章,以此為龍頭,輻射帶動全省水利發展;“兩線”就是長江、漢江,繼續強化長江綜合治理,突出洪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實施漢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現代化試點建設,以提高“兩線”的綜合防洪能力為重點,搞好區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配置節約和保護;“三區”就是將全省分為平原湖區、丘崗地區和山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解決水問題。目前,我省正積極實施新的治水思路和布局,以推動湖北水利跨越式發展。

二、改革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探索農村小型水利建設新路子

近幾年來,我們不斷建立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相適應的水利建設管理新體制,逐步形成“兩輪驅動”的新格局。一方面,堅持水利的公益性,繼續走公共財政供養的路子,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力度。在水利國債項目建設需要大額配套資金的情況下,我省最近幾年水利公共投入不僅沒有減少,還略有增加。去年省政府將安排定補堤防建設的3000萬元改為常補,增加基建投入,今年正在研究增加省水利基建投資問題;為確保國家糧食戰略安全,省政府決定繼續集中力量辦大事,每年籌集5億元資金,大力加強糧食主產區灌排體系和高產農田建設,並明確規定用於水利建設的資金不少於40%。另一方面,針對新形勢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出現的主體缺位、投入不足等問題,我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倡導走“三民水利”發展的新路子。一是民主謀水利。堅持“利益共同、乾所急需、量力而行、注重實效”的原則,改變依靠行政手段定項目、定指標、定任務的傳統做法,采勸一事一議、民主協商”的辦法,充分尊重民眾意願,依靠民眾自己的力量解決農村小型水利建設的組織方式與投入問題。二是民營興水利。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按照“誰建、誰有、誰用、誰管”的原則,以資本運作為核心,以利益驅動為紐帶,吸納民間資金為資本,轉化民間土地、物資、人力、技術等資源為資本,共同建設水利工程,開發水資源市常目前,全省民營水利發展勢頭良好,尤其是中小水電資源的開發十分火爆。全省在建和協定開發民資水電項目總投資達148億元,裝機達206萬千瓦,相當於1949年以來建設裝機的總和。三是民眾乾水利。尊重和發揮人民民眾在農村小型水利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堅持民主、行政、市場手段一起上,通過深入發動、周密組織、嚴格督辦,取得了良好成效,不少地方再現了多年少有的萬人乾水利的大場面。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糧食主產縣暫時保留“兩工”,並主要用於水利建設。前不久,我們又報請省政府同意,以省政府辦公廳檔案下發了《關於大力促進“三民水利”發展的通知》,對“三民水利”的規劃布局、質量監控、管理機制、投入政策、用工管理、組織領導以及配套政策等,都提出了明確的意見和要求,對引導、規範和促進全拾三民水利”健康發展必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