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的方法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

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 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 ,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 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 (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的作用:

1、 診斷作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2、 激勵作用。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3、 調節作用。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畫,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 作用。

4、 教學作用。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教學評價的要求:

1、 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 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 明確為評價而準備的條件。

4、 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教學評價的類型: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鑑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畫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係。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複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