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幼稚園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xxx鎮中心幼稚園地址在xxx鎮東街村,占地面積1.5畝,始建於xxxx年9月,當時投資十五萬元蓋起了二層小樓,結束了xxx鎮有史以來沒有學前兒童正規教學場地的歷史。

幼稚園是建起來了,教學內容、辦學理念是否改革,成了困惑我園的一大心病,先前的農村幼兒教育沒有教材,大都是利用國小一年級的課本,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這樣孩子在幼稚園就把一年級的課程給學完了,到了一年級,孩子對學習就沒了積極性,怎么辦?

改革成了刻不容緩的任務,我們先後到漯河商業幼稚園,許昌實驗幼稚園,許昌文化幼稚園實習,看他們是如何教學,如何管理的。並積極參加縣裡組織的幼兒教師培訓。高薪聘請鄭州幼師學校的學生;文化街幼稚園的老師進行上課指導。還自訂了《幼稚園》《幼兒教育》書刊。這些都給我園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是我園迅速成長起來。在教學方面,增加了音樂、律動、舞蹈、科學、道德、自然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這些新的學科的吸引下。馬上由呆板變得活潑;由野蠻變得有知性,有禮貌。孩子的變化使家長高興、認可,紛紛把孩子送到我園裡來。

為了農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並不滿足於現狀,在每人每學期60元的艱苦條件下籌措資金購買了電視機、vcd、電子琴。把北京、天津等國內大的幼稚園的碟子《幼稚園的一天》買了,使老師和學生通過電視教學,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更高一步的提升。

開門辦學也是我園的一大亮點。家長和孩子可以共同坐在教室里聽老師上課、講故事,可以一同畫畫、搞製作,這不僅讓孩子痴迷於講故事中、課堂上;也讓家長津津樂道,起到了雙重教育效果。

孩子們走上街頭,通過學習的兒歌、舞蹈,慶祝自己的節日,表達喜悅的心情,也得到了家長的賞識。

孩子們走向田野,認識了大自然的花草鳥蟲,鶯飛燕舞,放飛了心情,學得了教室里學不到的知識。

課堂上老師自製識字卡片、掛圖,黑板上圖文並茂,老師還利用舊掛曆、碟等進行摺紙、剪紙、製作等教學,鍛鍊了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教育了孩子廢物利用,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方式。

在教學中老師還自編故事、兒歌、小品,把道德、倫理、自救、自然常識、科學常識都融進裡面,如“小凳子,你站好,今天我給你洗洗澡,你對我說聲謝謝了”“下樓梯,有秩序,你不擁,我不擠,高高興興回家去” “大門口,真稀奇,一位叔叔要我去,好孩子跟我走,我給你買個大皮球。對不起,對不起,因為我不認識你,大皮球我家有,我才不會跟你去。”“小小一粒米,來的不容易,吃飯要小心,不要掉飯粒”……

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義。

如今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世界各地有志於學前教育的研究人才也越來越多。像義大利的《蒙台梭利》日本《拓能》北京超右腦,還有《珠心算》《九珠算》《指心算》……應運而生。而我園制定適合我園園情的教學方案,吸取其精華,把我國傳統經典國學作為學前讀物。如《三字經》《弟子規》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得到家長好評。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黨和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市、縣、鎮各級領導對幼兒教育、安全、衛生……的細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