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關於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

1、新增330萬個就業崗位,發展微型企業15萬個,個體工商戶增加到150萬個,有效增加普通勞動者收入。努力打造低物流、低稅費、低要素、低融通、低物業成本的投資環境,營造創業熱土,激發創業活力。採取資本金補助、稅收返還、融資擔保、規費減免等措施,扶持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文化創意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等自主創業,發展微型企業,力爭大中小微企業發展到50萬個。簡化審批手續,打造一批創業街,繁榮夜市經濟,力爭個體工商戶達到150萬個。以筆記本電腦和離岸數據處理為重點建設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汽車機車、裝備製造、化工醫藥、材料輕紡等支柱產業,工業新增就業崗位 150萬個。建設內陸地區金融高地、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服務業新增就業崗位180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嚴格貫徹《勞動法》,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提高全社會就業質量。

2、積極穩妥地實施戶籍制度改革,實現農民工等轉戶進城500萬人,戶籍城鎮化率達到50%,加快縮小城鄉差別。以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其新生代為主體,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性障礙,形成科學有序的轉戶常態機制,形成轉戶人口30%到主城、30%到區縣城、40%到鄉鎮的分布。充分尊重農民轉戶意願,對自願轉戶進城的,嚴格實行就業、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確保轉戶居民同等享有市民待遇。對自願退出農村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嚴格按照市場規律,依法確保轉戶居民退地權益。

3、發展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xx個,實現農村“三權”抵押融資1000億元以上。鼓勵農民按照自願原則以承包經營權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量化確股,讓廣大農民享有按股分紅的權益。政府通過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和支持,推進農工商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發展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和品牌農業,大力完善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使農民獲得更穩、更高、更持續的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三權”抵押融資的規模和範圍,完善權益評估、風險補償、資產流轉等配套政策,落實政策性擔保、財政貼息等扶持政策,引導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辦“三權”抵押業務,增加基層網點,為農民提供便利、高效、實惠的融資服務,實現農村“三權”抵押融資1000億元以上。

4、建成2500個農民新村,利用“地票”交易制度等辦法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統一規劃,重點依託撤鄉並鎮後的鄉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建設農民新村和巴渝新居。集約利用土地,整合各類涉農專項資金完善新村基礎設施,大幅提升農房品質和市場價值。引導農民到新村和小城鎮集中居住。開展農民集中居住區房屋和轉戶居民退出房屋交易試點,大幅增加農民財產及財產性收入。完善“地票”交易制度,確保淨收益的85%直補農民,15%劃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5、2年消除絕對貧困,3年實現xx個貧困村整村脫貧,並實行動態扶貧開發機制。根據現有貧困村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脫貧計畫,加快整村脫貧與連片開發,推進生態移民和扶貧移民,探索教育移民和就業移民,開展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黨政部門的對口脫貧行動,把“先富帶後富”的要求落到具體項目上。加大對貧困區縣轉移支付力度,力爭50%的貧困區縣脫貧摘帽。在消除絕對貧困的同時,按照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0%的比例,動態確定農村貧困人口並進行扶貧開發,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