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處級幹部輪訓班考察報告

第四期處級幹部輪訓班考察報告

譚艷文

2004年9月13日至17日,我作為跟班教師,參加了副處班重慶廣安的考察活動。在重慶市委黨校我們聽取了《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重慶城鎮化問題研究》、《西部大開發與重慶大發展》兩個輔導課,參觀了長安集團以及重慶城市建設。在參觀考察、聽取專家輔導課的基礎上,結合佛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我認為當前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已經成為各地幹部的普遍共識。佛山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有了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良好積累,更應發展得更快更好。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認清自己的優勢,明確城市發展的定位,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一、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優勢與發展機遇

重慶直轄五年來,以江澤民關於“努力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的精神為指導,以穩妥安置三峽庫區移民、振興老工業基地、探索大城市帶大農村、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四件大事”為發展要求,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順利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

(一)重慶的歷史文化優勢

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

(二)重慶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

1、區位條件優越。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地區,中國東西結合部,是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

2、基礎設施功能完備。

重慶是中國西部唯一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的交通樞紐,橫貫中國大陸和縱穿南北的幾條鐵路幹線、高速公路幹線在重慶交匯,萬噸級船隊可由長江溯江至重慶港。

3、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

重慶是中國近代工業發展較早的城市和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的機械工業、綜合化工、醫藥工業和儀器儀表基地,是中國汽車、機車主要生產基地。工業是全市經濟的主體。以重工業為主,行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全市有各種類型的工業企業16萬多戶,總資產1667億元,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1900多戶,總資產1400多億元,均居全國前列。重慶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車機車為主體的機械工業、以天然氣化工和醫藥化工為重點的化學工業、以優質鋼材和優質鋁材為代表的冶金工業、食品加工業四大支柱產業,並已形成機電設備、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建築建材、日用玻陶、日用化工等一批優勢行業,出現了汽車、機車、通訊設備、儀器儀表、精細化工、優質鋼材、鋁材、藥品等一批享譽全國的名牌產品。新產品開發和產品出口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發展的兩大增長點。一批知名企業如太極集團、中國石化四川維尼綸廠、慶鈴汽車股份公司、長安汽車集團、嘉陵集團、建設集團、力帆集團、宗申集團、隆鑫集團、重啤集團、重慶登康公司等已跨入全國先進行列,並走向世界。目前,重慶100強企業中有9家進入了2004中國企業500強。其中長安集團是一個擁有總資產近200億、員工近3萬名、占地面積2000多萬平方米的國有特大型軍民結合型企業,名列中國汽車工業四強之列。中國十大機車企業有四家在重慶。重慶正著力壯大汽車機車、化工醫藥、建築建材、食品、旅遊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以信息工種、生物工程、環保工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

4、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對富集。

重慶擁有1000多家科研機構,29所高等院校,60多萬科技人員。重慶大學、西南師範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四川外語學院、重慶交通學院等高校在全國都有很大影響。

5、市場潛力巨大。

重慶人口眾多,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三峽工程庫區移民和城鎮工礦搬遷、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升級都將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2001年,聯合國在評價中國最具潛力的20個城市中,重慶被列為第八位,為西部城市之首。

(三)重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

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准,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目前,重慶緊緊抓住中央直轄、三峽工程建設、西部大開展三大歷史性機遇,按照建設“三中心、兩樞紐、一基地”(即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文化中心;交通樞紐、通信樞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基地)的戰略構想,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積極擴大開放,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目前,重慶已形成三大經濟圈:都市發達經濟圈將主要依託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北部新區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 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高技術孵化輻射基地,同時,大力發展占地少、耗能低、無污染的都市型工業。渝西經濟走廊則主要抓住都市發達經濟圈“退二進三”的機遇,承接主城區的轉移產業,重點發展食品、汽車機車零部件、輕紡、建材等工業,建立與大工業配套的加工作系。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將抓住庫區企業搬遷的機遇,加快結構調整和企業改制重組,重點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資源開發型工業、勞動密集型企業。

二、佛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比較優勢與發展機遇

佛山市第九次黨代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龍雲提出了今後的五年目標:要全力打造產業強市、積極推進現代化大城市建設、努力提升歷史文化名城時代特色。

1、優越的投資環境

(1)區位優勢

從地理版圖上看,佛山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連廣州、南鄰港澳。從經濟版圖上看,佛山位於亞太經濟發展活躍的東亞、東南亞及珠三角的交匯處,處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的競爭實力的珠江三角洲腹地。

(2)先行優勢

佛山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經濟發展速度及經濟實力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68.6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3%,人均3.5萬元人民幣。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九十分之一,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佛山市也是中國24個率先進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之一、投資環境40優之一、國家園林城市、聯合國“人類住區優秀範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前不久,在由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主辦的“2004CCTV城市中國系列活動” 中,佛山是“城市中國系列活動”組委會公布的十大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的二十個提名城市。

(3)完善的基礎設施

交通便捷。佛山已形成了完善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處於廣佛都市圈中,佛山可以非常便利地利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佛、佛開、廣三高速公路在佛山交匯。廣三鐵路與三茂鐵路貫通全市。客運火車從佛山直通香港九龍。全市設有5個海關,擁有17個對外口岸,其中客運口岸4個,貨櫃碼頭11個,。

目前,佛山已規劃投入360億元人民幣建造“五縱九橫兩環”交通網路,由5條縱貫南北、9條橫貫東西和2個環形的主幹線公路,將全市各區連成一體。中國首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廣佛捷運已開始動工,預計2006年建成通車後,從廣州市中心到佛山市中心區只需40分鐘。

能源充足。佛山敞開用電。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達233.9萬千瓦,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配合產業發展需要,規劃投入177多億元用於改造電網,建設和改造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07座,建設11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線路3000千米,佛山沙口電廠二期等電源建設也將近期上馬。

通信信息發達。佛山通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超前發展,成為全國第一個電話裝機容量超百萬門的地級市,電話通信網、計算機數據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基礎網路覆蓋全市城鄉。

(4)服務優勢

外商在佛山投資的生產性企業,除享受國家和廣東省規定的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免二減三”等稅收優惠政策外,還可以享受市政府制定的優惠政策。如梯度遞減土地價格,即對高新技術項目或註冊資本500萬—1億美元的生產性投資項目,在現行土地價格的基礎上優惠20-60%;減免堤圍防護費,即新辦的生產性企業,堤圍防護費實行“免二減三”,即從投產之日起第1、第2年免徵,第3至第5年減半徵收;適當降低工業用水費用,即免收生產性企業用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

佛山各級政府非常注意營造“規範、廉潔、透明、高效、以服務為本”的政務環境,在全省較早推行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簡政放權。市和各區都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集中有審批事項的政府職能部門聯合辦公,為企業提供簡便、規範、快捷的“一站式”行政服務。從目前運作的情況看,一是精簡審批程式,要提交的材料能簡就簡,能省就省,有些部門現在只需過去的三分之一時間就可辦結審批;二是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公開,網上快速查閱查詢;三是同步監督審批行為,中心設立了值班視窗和協調督辦視窗,對在申辦中遇到的困難給予幫助並受理投訴。

佛山市各級政府實行政務公開,啟動上網工程,政府和各部門的重大決策、政策法規、辦事程式等事項向企業和市民公開;依法行政,對社會、經濟管理規範。

2、產業發展優勢

佛山已形成以紡織、電子、陶瓷、塑膠、建材、食品飲料、機械等行業為骨幹的主導產業群和以電子信息、智慧型綠色家電、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業為骨幹的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擁有行業門類齊全的,上下游產品分工配套完善的現代化工業體系。行業聚集效應明顯,配套能力強,產業鏈不斷延伸。擁有一批實力雄厚,居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佛山市的照相機年產量超過1000萬台,占全球的15%,成為世界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建築陶瓷年產15億平方米,占全國的60%.鋁合金、不鏽鋼建材產量占全國的40%.家電產量占全省的60%.佛山的家電、電光源、家具、調味品、服裝、玩具和飲料等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十大工業園區的產業發展形成各自的主導產業,形成各具特色、良性競爭、互促發展的園區經濟發展態勢。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佛山市禪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光機電一體化、有色金屬加工、陶瓷、紡織和家用電器等產業。南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命科學和生物製藥、精密機械、新型建材、環保、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南海軟體科技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及配套產業。南海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暨華南環保科技產業園重點發展環保設備與材料、綠色產品和資源再生等為主導的環保產業。順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智慧型家電、電子信息、醫藥保健、化工塗料、新材料、環保飼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

在首屆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開幕式上共簽約473項,總成交額2412億元。廣東企業簽約369項,總成交1048億元,其中佛山77個項目,占廣東投資簽約項目總數的1/5強,103億元的總成交額幾乎占了廣東企業總成交額的1/10。

三、從重慶看佛山發展

作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在西部大開發中,重慶自然成為領軍人馬。但是重慶發展中的“硬傷”不容乎視。一是重慶在全國的經濟地位較低,重慶的人均GDP 在全國31 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19 位,屬中下水平。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重慶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下轄40個行政區縣。但是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快較高的,仍為直轄之前的原小重慶市及所管區縣。渝東北沿長江水道,經濟發展水平次之。渝東南,多為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後。三是城市化發展不平衡。作為全國最大的直轄市,重慶的二元結構十分突出,發達的城市與落後的農村並存,現代工業與傳統農業並存。在重慶現轄的40個行政區縣中,3/4的區縣屬於農業縣,近2/3的人口屬於農村人口,失業和隱性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為400萬。從城市體系上來看,目前重慶的城市體系是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鎮,結構上缺少一個可作為特大城市“二傳手”的大城市。從城市化水平上看,西高東低。西部重慶都市圈城市化水平已達到81%,渝西長江沿線為31.1%,三峽庫區為23.1%,渝東南僅為17.1%。四是自然條件劣勢。區位劣勢:重慶只有沿江出海口,外來投資比較少。地貌劣勢,區內多為山區、山地,開展利用投資大,見效快。歷史劣勢,老工業基地所共有的社會經濟發展包袱重。但是,我們要充分看到,重慶發展的後勁。從全國層面看,重慶擁有西部各省市都共同擁有的三大優勢:資源富集的優勢;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從西部層面看,重慶擁有西部少數省區具有的相對優勢:科技教育優勢;人才聚集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因此重慶提出的近期目標是:西部大開發一年起步後,五年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國企改革和老工業基地改造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發展科技教育,奠定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良好基礎。西部大開發十年大見成效,到2024年基本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都市發達經濟圈、走廊、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具備雛形。全市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居西部地區前列,達到全國中等水平。所以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時期和關鍵時期,佛山必須審時度勢,居安思危。

一是必須牢固樹立加快發展、協調發展、健康發展、全面發展的意識。佛山當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許多問題,但是,正如省的九代會中提到的“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更困難”。

二是全市“一盤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當前我市已經做到交通發展統一規劃,但是從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產業布局也應有一個全市統一的規劃。因為環境保護的問題、資源的有效利用,只有發揮集聚效應才能充分解決問題。同時,從進一步促進城市化發展的目標來看,過去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如禪城、南海桂城、順德大良、順德容桂等,今後將成為兩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產業要升級換代,傳統產業必須轉移。所以,做規劃就不能再只計較一城一區得失,應從整個大佛山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的角度支思考去規劃。

三是突出特色,打“佛山牌”。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已經形成許多國內著名的品牌,這是佛山建設產業強市的重要基礎。在今後的發展中,佛山應大力扶持這些品牌繼續做強做大。同時順應當今經濟發展的潮流,努力形成佛山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新的主導產業。

佛山市委黨校黨建教研部  譚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