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考察報告

關於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考察報告

2002年5月25日至6月8日,中國農業部赴澳大利亞農業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代表團一行5人,應澳大利亞農漁林部的邀請赴澳大利亞進行了為期14天的考察、訪問和交流。考察團受到澳大利亞農漁林部等單位的熱情接待,先後赴墨爾本、阿得蕾得、坎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對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南澳州植物園、阿得蕾得大學WAITE和ROSEWORTHY兩個校區、澳大利亞國家科工組織植物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國家植物公園、澳大利亞國家標本館、CRC熱帶植物保護中心、澳大利亞熱帶遺產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園等進行了實地考察、訪問和交流,順利地完成了預定的考察計畫,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澳大利亞概況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間,領土包括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澳洲大陸地廣人稀,四面環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占據一整塊大陸的國家。國土面積約76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6700公里。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陸之一,擁有許多獨特的珍稀動植物種類。按照氣候帶的劃分,澳大利亞的北部為熱帶,中部為遼闊的乾旱和沙漠地帶,南部為溫帶。澳洲的氣候比較溫和,全年溫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與北半球相反:夏季由12月開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開始,9月份進入春季。南回歸線以北地區年平均氣溫為23--26度,回歸線以南地區溫差略為明顯,冬季平均氣溫約14度,夏季平均氣溫約26度。 

澳大利亞有六個洲: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西澳、塔斯馬尼亞及二個領地(首都領地和北領地)組成。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區。現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約占2%,英國和愛爾蘭血統在人口中占有較高的比例。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總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出生於海外。居民來自100多個國家,主要少數民族包括義大利裔,希臘裔,越南裔及華裔等。 

二、澳大利亞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建設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提高公眾意識等工作非常重視,聯邦政府近幾年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科技活動項目,各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機構均積極參與和支持各種形式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促進公眾對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解和認識。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參與和設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亞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開展得生機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亞政府為了保護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過程和生命支持系統,認真履行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已出台了《澳大利亞生態和可持續利用發展國家戰略》(Australia`sNationalStrategyforEcologic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1992),《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NationalStrategyfortheConservationofAustralia`sBiologicalDiversity1996),各州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台了本州的相關法規,例如,維多利亞州出台了《維多利亞植物和動物保護法案》(Victoria`SFloraandFaunaGuaranteeAct1988),以保護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動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們在野生條件下的進化趨勢;保護這些特有動植物的群體;保證人類對這些特有動植物的可持續利用並保持這些特有動植物的遺傳多樣性等。同時該州還出台了《維多利亞生物多樣性戰略》、《維多利亞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生活財富》和《維多利亞的生物多樣性---維持我們的生活財富》等技術性檔案。 

三、澳大利亞的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建設 

目前,澳大利亞國家保護區總共有6664個,包括國家公園和野生生物保護,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護地等,保護面積共有63530760公頃,占國土面積的8.24%,各州(領地)的詳細情況見下表。 

澳大利亞保護地區概況 

州/領地 個數 面積(公頃) 占州/領地% 

首都直轄區(ACT) 8 123032 52.8 

新南威爾斯(NSW) 518 4953217 6.18 

北領地(NT) 92 5125556 3.8 

昆士蘭(QLD) 470 6938764 4.02 

南澳州(SA) 1780 24895127 25.53 

塔斯馬尼亞(TAS) 490 2201962 32.42 

維多利亞(VIC) 2089 3378021 14.85 

西澳州(WA) 1217 15915081 6.3 

總計 6664 63530760 8.24 

在澳大利亞,所到之處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環境和植被好,到處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蓋得嚴嚴密密。即使是城市寬廣的街道兩旁,也是兩三排並列的觀賞林木(不適宜種草的樹下用碎木片覆蓋)。例如坎培拉人均綠地面積達70.5平方米,僅次於華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氣新鮮,綠蔭蔽空,絕少塵埃。在坎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圍,一律不加圍牆,院外一般以桉樹、合歡花樹作為綠色花籬笆。坎培拉設有不同類型的植物園,除澳大利亞本土上的植物外,還引種了許多世界各地的樹木花草,如中國的銀杏、水杉、杜鵑、薔薇、天竺葵等。坎培拉周圍大部分地方都是國家公園的範圍,包括諾馬治國家公園(NAMADGINATIONALPARK)和狄賓布拉自然保護區(TIDNINBILLANATUREKESERVE)。在賓館飯店的房間特別是公園和其它公共場所都可看到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的告示標誌以及管理人員對相關知識的介紹,增強全民的意識。 

四、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 

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種水平和生態水平,而在遺傳多樣性水平開展的工作相對較少。 

在生態系統水平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以保持和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為主,一旦某一個生態區域被列為保護地,科學家和政府首先從土地和水資源的管理入手,通過限制放牧、退牧還林還草等措施,恢復土地和水資源利用的原始性,對生態區域內所有的動植物物種進行調查,建立資源檔案,確定該生態區的環境指示物種,根據指示物種的動態變化規律,隨時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 

在物種水平上,經過長期的資源調查,已經查清了澳大利亞所有物種的資源狀況,編制了澳大利亞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名錄。對於已列為保護計畫的瀕危物種,科學家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詳細調查,不僅明確其分布範圍和生態環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確定每一個分布區的具體地點和面積,還要徹底查清其種群數量和生存繁育特點,了解其危害因素並掌握其動態變化規律,根據所掌握的上述信息,制訂相應的保護策略。 

在遺傳多樣性水平上,主要採用異生境保護的方法,即將具有重要利用價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欖等種質資源收集起來,統一進行種子庫保存。種子庫保存的種質不僅具有詳細的農藝性狀、抗性性狀、品質性狀的綜合鑑定結果,而且還利用分子標記、DNA測序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進行了指紋圖譜鑑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僅如此,對於收集量較大的作物還進行了核心種質的研究,為作物改良選擇親本奠定了基礎。對於重要農作物的野生近緣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學家利用GPS系統對每一個居群進行了定位,將每一個居群按照統一的取樣原則進行了取樣,並對其進行了重要農藝性狀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黃萎病的鑑定,然後統一保存於種子庫中。 

由於澳大利亞人口稀少,人們保護野生物種的意識較強,目前除各類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世界遺產保護中心外,對野生物種的保護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覺行為,即科學家將已列為瀕危物種的分布範圍和生態環境等通報給地方政府,這樣,在地方政府進行道路建設或其它設施建設過程中,避免破壞其生態環境。到目前為止,這種簡便易行的野生物種保護方法在澳大利亞取得了預期效果。 

五、澳政府加強對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初級產業(primaryindustries)的支持 

在過去的幾年中,澳大利亞的農漁林產業取得了很大成績,2000-2001年出口有關農產品達到330億澳元。為了抵制世界經濟成長變緩對澳初級產業的影響,澳政府將要加強對有關方面的支持,包括內容如下:(1)鹽鹼與水質量國家行動計畫,(2)國家糧食和病害仿真監測行動計畫,(3)澳大利亞政府環境基金--自然遺產託管新項目,(4)國家糧食工業1024百萬澳元的5年計畫。 

六、澳大利亞對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啟示和借鑑 

澳大利亞在生物多樣性保存和可持續利用方面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針對我國目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具體建議如下: 

(一)加強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設。其中重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進一步完善種質資源管理的相關配套法規建設,加強並規範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管理和保護,促進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交流和利用。 

(二)增加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經費支持。突出加強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和原生境保護設施建設。不同地區的保護區既要擴大規模,又要合理規劃,連成一體,增強保護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資的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和部門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資力度。 

(三)提高公眾意識。及時啟動並組織實施我國的“提高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意識計畫”,加強政府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支持力度,提高社會的廣泛支持與參與程度。 

(四)加快我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專業隊伍的培養,提高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