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及生物防治套用技術研究與推廣考察報告

韓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及生物防治套用技術研究與推廣考察報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水產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精神,應韓國農林部邀請,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湖北省植保總站和廣東省植保總站組團,於1997年9月25日至10月8日赴韓國進行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及生物防治套用技術研究與推廣”考察。在韓期間,我們訪問了韓國農林部國際農業局、農業政策室,韓國農村振興廳技術協力局、技術指導局、農業科學技術院、作物試驗場,以及京幾道、全羅南道和忠清南道扶餘郡等道、郡的農村振興院和指導所。另外,還訪問了漢城大學農學院、韓國農藥工業協會和慶農(農藥)株式會社等涉農單位和部門。參觀了農林部農業技術課、農村振興廳作物保護課等部門的氣象衛星收視系統和病蟲信息可視網路諮詢服務系統,參觀了農業科學技術院及有關道農村振興院、郡農村指導所有關的研究室、試驗場圃,參觀了有關道、郡農村振興院(所)的田間病蟲預測圃和觀測圃。訪問過程中我們得到了韓國農林部、韓國農村振興廳的熱情接持,尤其是農村振興廳國際協力局金永相局長、技術指導局崔正坤局長對這次活動非常重視,給我們安排了很正規的接見與座談,雙方在十分友好的氣氛中介紹和交流了各自在農業生產及作物保護方面的工作現狀和進展,並就今後雙方在相關領域開展合作研究達成了初步意見。考察團全體成員懷著對韓國農業和病蟲害管理工作發展的濃厚興趣和學習借鑑先進經驗發展我國農技推廣和病蟲防治事業的強烈責任感,邊看、邊問、邊討論,基本摸清了韓國農業生產和病蟲防治的情況,圓滿地完成了考察任務。 

一、韓國農業生產和病蟲害發生概況 

韓國地處北緯33°-43°之間,國土面積993.9萬公頃,耕地面積203.3萬公頃,占20.45%。全國人口4454.3萬,農戶數155.8萬家,農業人口516.7萬,占全國總人口的10.9%,戶均3.3人,耕地1.3公頃。大米是韓國人的傳統食糧,在有限的土地上,政府鼓勵優先安排大米生產。全國水稻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的60%以上,目前大米單產達5000公斤/公頃,大米的供應可以保證自給。其它的農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豆類、花生、芝麻等。加入世貿組織後市場放開,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低於國內產品,韓國農產品與進口農產品競爭只能在質量上競爭。使選育好的品種,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有機農業成為韓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他們生產的優質蔬菜、水果還大量出口日本。雖然韓國農戶生產規模與我國相似,但由於高效農業和小型農業機械的配套發展,水稻生產從前期育秧到後期加工管理都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和產業化。 

有效的控制病蟲害是確保農業生產豐收的關鍵。韓國的農作物病蟲害種類也比較多,尤其是水稻病蟲的發生比較突出,經常造成危害的病蟲主要有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粘蟲等重要的遷飛性害蟲和流行性病害。特別是稻飛虱的重生頻率較高,分別於1967-68、1975-77、1983、1990-91和1997年發生都比較重。但是,近年來韓國由於重視發展環境農業,注意保護農田害蟲天敵種群,對病蟲的生態控制作用增強,農藥用量在逐年減少,同時由於病蟲的監測手段先進,預報水平提高,信息傳遞速度加快,防治物資充足,控災能力提高,因而,病蟲造成的損失在下降。 

二、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與治理 

1、病蟲害的監測和預報 

韓國政府十分重視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與管理工作,早於20年前建立了全國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和預報網路體系,並於1992年實現了全國病蟲監測計算機聯網,可採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分析預測。目前關於病蟲監測和預測網路,正在實施一項新的計畫,由農大、農業科技院和技術指導局及有關計算機專家組成了一個聯合開發小組,採用國際網際網路,開發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及管理系統,擬在3年後投入使用。 

(1)病蟲監測體系 

韓國的病蟲監測體系由中央農村振興廳技術指導局作物保護課和農業科學技術院、道農村振興院技術指導局作物技術課和技術研究局植物環境課,以及郡(市)農村指導所及部分農戶構成。韓國全國有176個郡(市),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病蟲系統測報站200個(其中水稻病蟲150個,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50個)。這些測報站同時為中央、道和郡的病蟲系統測報站,要直接向中央農村振興廳和道農村振興院匯報病蟲調查結果。中央農村振興廳和道農村振興院根據各測報站的調查結果匯總分析,發布病蟲發生趨勢預報,並提出防治措施意見。這些測報站設在各郡(市)的農村指導所內,由技術推廣課負責,測報站設有病蟲調查圃。由專業人員對田間病蟲發生情況及農田小氣候進行系統調查監測,在向上級匯報病蟲發生情況的同時,還發布當地病蟲的調查結果和趨勢預報,為當地的農業生產服務。另外在全國病蟲監測體系中有1650個設在農戶常規防治田的病蟲觀測點,由農戶對病蟲發生情況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向上匯報。 

(2)病蟲信息的採集 

全韓的農作物病蟲測報站都按統一標準設定了病蟲調查預測圃。調查預測圃共分三類,即病害預測圃,不施殺菌劑;蟲害預測圃,不施殺蟲劑;無化學防治區,不施殺菌劑和殺蟲劑。每類圃面積2000平方米(20a),統一按常規措施進行農田管理。蟲害和病害預測圃種植2-3個當地代表性品種,無化學防治區種植的品種一般超過4個。預測圃設有昆蟲誘集燈(黑光燈)、高空捕蟲網、孢子捕捉儀、農田小氣候觀測儀等(可自動觀測田間濕度、結露時間長短、風速、風向、溫度和雨量等),除黑光燈、高空捕蟲網誘集的害蟲種類和數量及孢子捕捉儀捕捉的孢子種類和數量需要人工計數,輸入計算機外,其他氣象指標則由氣候採集器直接與計算機聯網,計算機可隨時獲取有關的田間小氣候資料,並且每5分鐘進行一次分析處理,達到更準確、及時地監測和控制病蟲害。上述病蟲及小氣候監測數據,須每日調查輸入或直接自動錄入計算機,同時每隔10日要對田間預測圃病蟲的發生實況進行調查,並在當日錄入計算機。對於每一種病蟲,每一個測報站的調查內容、時間及匯報內容和格式全國都作了統一規定,實現了統一和規範化。 

(3)病蟲信息的傳遞 

韓國於1992年就建成了全國農作物病蟲計算機網路,目前所有病蟲信息的傳遞和處理,已全部由計算機來實現。中央、各道及郡通過計算機網路,收集和掌握全國各地的病蟲發生情況。採用計算機分析整理病蟲發生情況,判定各地的病蟲發生輕重,繪製發生程度分布圖。網路用戶同時可通過該計算機,查詢各地的病蟲發生及防治信息,實現信息共享。 

另外,在農林部農業技術課、環境農業課,農村振興廳作物保護課等課室都擁有氣象衛星地面接收設備,可隨時收看及監測全球及韓國各地的氣候情況及變化動態,通過了解掌握氣候變化情況和動向,對於系統分析田間病蟲發生趨勢和監測氣候災害、加強田間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農林部農業技術課,農村振興廳作物保護課等都與國家氣象台進行了聯網,有關的氣象觀測數據每1小時公布變換一次。這些氣象資料的及時獲得,對於輔助分析大區病蟲發生趨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蟲預報的發布 

──預報的種類韓國病蟲預報的種類,與我國相比有所不同。根據預報的用途和性質,將預報分為三類:①預報,用於病蟲處在平穩發生階段,沒有明顯上升勢頭,暫時不需要防治的病蟲,這類預報採用淡綠色紙張印製;②注意報,當病蟲有明顯上升勢頭,需要引起農戶及有關部門的注意時,發注意報,採用黃色紙張印製;③警報,當某些病蟲病情及種群動態迅速加重和增長,在近日內即可達到防治指標,需要立即採取措施進行防治時,發警報,以動員農戶及時進行防治,採用紅色紙張印製。 

在預報的時間及期限上,類似於我國氣象的中期預報。每年從4月上旬開始到9月下旬結束,每旬發布一次預報,預報期限一般為10日內的病蟲發生動態及防治意見(在病蟲情況穩定時,道、郡也可以每半月發布一次預報)。有關病蟲的中長期預報,即預測期限10天以上,一個月乃至1個季度的預報,韓國目前生產上不作。一是由於信息傳遞速度,防治物資貯備充足,短期預報可滿足生產需要;二是以前也曾探討過一些病蟲中長期預報方法,但由於科學依據不夠充分,誤差幅度較大,因而當前對這類預報感興趣的人較少。 

──預報的發布。中央農村振興廳的預報首先由農村振興廳作物保護課提前一周負責將全國各地的病蟲調查監測結果及氣象信息等採用計算機分析整理出一些有比較性的概況材料,然後分送有關專業技術人員、農村指導者、氣象台、大學及科研單位的有關專家,並定期召集他們進行病蟲發生趨勢會商,討論作出預報結果。道農村振興院也要通過會商,確定預報結果。預報的發布通過計算機網路、電視台、電台以及印製預報等途徑發表。其中印製的病蟲預報要傳送中央及各道、郡、邑、面等有關行政機關及農村指導部門和農藥廠商等。 

2、農作物病蟲害的治理 

韓國政府十分重視農作物有害生物的綜合治理工作,在不斷改進病蟲監測和預報手段,提高預報水平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防治技術的開發與培訓,提高農戶的科學防治水平,農戶科學用藥水平也比較高。 

(1)綜合防治日益受到重視 

韓國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工作起步較晚,但當他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後,從政府到農戶都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為了增加環境保護的工作份量,農林部將原植物防疫課,改為環境農業課,農業科學技術院也成立了環境管理所和IPM研究室等,有關道農村振興院都成立了植物環境課。在農藥的使用上,他們吸取以前和別國過量使用農藥的教訓,國家預算出資參加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IPM項目,嚴格限制劇毒農藥登記進入市場。並且制訂了農藥限量使用計畫,全國每年農藥用量以l0%的速度遞減,到本世紀末,農藥用量要比現在減少50%。綜防意識和環境意識已滲透到每一個農村指導者和農民心中,並體現在農業生產和病蟲防治行動中。 

(2)開展多層次的農民培訓工作 

為了提高農戶的科學種田和病蟲管理水平,國家制訂了全國農民培訓計畫,根據農民不同年齡層次及性別,培訓不同的內容,提高農戶的科學務農技能和經營才能。尤其對年齡23歲以下的農民開展4-H教育,即智慧型教育(Head頭腦)棗培養掌握現代高新科學技術、有科學文化頭腦的農民,道德教育(Heart心)棗培養有道德、有思想的心境,技能教育(Hand手)棗培養有較高操作技能、勤勞的農民,健康教育(Health健康)棗培養體魄健壯、身體健康的農民。另外,對於23?0歲的年輕人,培養他們的農田經營才能,使他們逐步成為農田經營專家;對於40?5歲的中年人,培訓他們普及和推廣農業技術的技能,使他們成為農村指導者;對於55歲以上的上年紀的人,培養她們的產後加工技能,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活。目前這些經過培訓的農民,分布於全國各地,在新技術推廣方面發揮著示範和推廣作用。 

(3)積極探索生物防治和非化學防治措施 

由於全國已制訂了農藥限量使用計畫,農業科研人員十分重視新的防治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如在露地辣椒生產中,發明了一種光解膜,鋪在地面上,既可增溫保墒,同時可預防蚜蟲和葉蟎的危害,這種膜在半年內可完全分解;二是在蒸餾水中加入500ppm的鹽水進行電解,將電解出的PH值在2.5-2.7之間的水用於防治草霉病害。一般發病情況下,每周施用一次,每公頃用量為0.7-1升,發病高峰時,可3日施用一次,每公頃用量可增加到1.5-2升;三是在蔬菜大棚中,正在試驗套用音樂大棚,每日早晨6-8點,蔬菜大棚播放輕音樂,因作物品種和生長階段不同,音樂的曲目還要進行調整。據介紹,這樣,第一可以提高蔬菜產量,第二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質和抗病能力,減輕病害的發生。 

(4)重視和支持重大病蟲的應急防治工作 

對於突發和暴發的流行性病害和遷飛性的害蟲,政府採取行動,通過傳送農藥和補貼防治費用,動員大範圍防治。如今年韓國稻飛虱又是一個重發年份,由於夏季持續高溫,後期稻飛虱發生和危害時間較長,為了控制稻飛虱的危害,中央和道地方財政共拿出3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3億元)購買農藥,組織農民開展防治工作。農林部和農村振興廳有關局及課、室負責人及全體職員更是放棄節假日,分赴各道、郡及防治第一線,組織、宣傳和督促農戶開展防治工作,較好的控制了稻飛虱的危害。 

三、體會與建議 

1、改善病蟲監測手段,提高預報水平 

韓國全國耕地不足200萬公頃(198.5萬公頃),僅相當於我國的五十分之一,但他們在全國按統一標準設定了200個病蟲預測站,測報站設定的密度相當於中國的25倍以上。這些測報站不僅標準統一規範,而且設備齊全,並且實現了全國聯網。就每一病蟲而言,其調查內容、整理格式由於全國計算機聯網,都實現了統一。除一些需人工調查的病蟲數據資料需人工錄入計算機外,大部分的氣象及田間小氣候資料都可以直接自動輸入計算機,並採用計算機進行病蟲信息傳遞和分析處理。可達到對全國病蟲發生情況的更快、更詳盡的了解與掌握,對病蟲害的發生達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病蟲的監測和預報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我國自70年代後期就建立了全國的病蟲害監測體系,在病蟲的監測和預報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與韓相比,在病蟲監測、信息傳遞和處理手段方面還有很大差距。近年來,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病蟲測報站已與全國27個省、市、區和部分地、縣植保(測報)站初步進行了計算機聯網,在病蟲信息的傳遞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由於經費不足,進展較慢,遠沒有達到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建議國家應早日立項,儘快建成我國病蟲測報計算機網路,提高病蟲的監測和科學治理水平。 

2、貫徹綜合防治原則,發展可持續農業 

韓國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是通過多年來全國大範圍的農民培訓工作,使環境保護意識和綜合防治思想深深地紮根於農民的頭腦之中。4H教育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貫穿於整個農業工作的各個環節,每一位農業行政官員及技術工作者都以它為原則,指導自己的工作。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學校以及農民田間培訓學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民具有很高的環境意識和持續農業意識。在防治上嚴格按照道、郡農村振興院(所)和農民協會的指導意見進行防治。雖然韓國IPM工作起步較晚,但他們的進展很快。我國開展生物防治和IPM工作歷史較長,多年來已總結和探索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當前重要的是要增加投入,加大農民培訓力量,將這些技術傳授給農民,以提高農民的科學務農和病蟲的治理水平。 

3、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為植保減災防災服務 

在農作物病蟲的信息傳遞和分析處理實現計算機網路化的基礎上,目前又開發了病蟲信息可視電話服務網路。農村振興廳已與部分道農村振興院、郡農村指導所和研究所利用可視電話進行了聯網。在召開病蟲會商時,通過網路,有關道、郡的技術指導人員與有關教授、專家可通過網路直接見面,並且可參與會商,發表自己的意見。農戶發現不清楚的病蟲,可到當地農村指導所請教,若當地指導所不清楚,可通過該網路請教上一級技術負責部門,或轉請教有關專家。雖然相距百里、千里,但通過網路,農戶可直接向有關專家請教病蟲的情況與防治方法,而且這種諮詢服務對農戶是免費的。這保證了這些高科技產品,充分地為植保減災防災服務。 

4、重視國際交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進行國際交流,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在韓國已納入經常性預算,有關技術人員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地到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中國等進行研修和考察學習,借鑑別國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經驗。在訪問過程中,我們也時刻感到對方表現出真誠的交流與合作願望。全羅南道農村振興院還提出了與中國廣東、福建等省合作研究,探討稻飛虱早期預測的意向及初步方案。建議我國有關農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重視相關領域技術的交流,尤其是要派出各部門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員到先進的國家學習和訪問,吸取他們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為我國農業再上新的台階服務。中韓兩國在遷飛性害蟲的聯合監測、生物防治和IPM工作等方面有許多互補性,雙方應加強合作,通過互派有關方面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進行觀摩學習,增進了解、交流和合作,提高病蟲的監測和治理水平。 

5、採取有力措施,強化農技推廣事業 

在韓國,農業技術推廣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政府每年要從稅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資金用於農業技術的推廣,各郡(市)農村指導所全部的培訓資料、書刊和錄相帶都無償地向農民提供,尤其是對於農機具的維修,工作人員將容易損壞的部位全部解剖出來,並用醒目的黃色標著,以培訓農民如何進行農機具的維修,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因而保證了農業技術的順利推廣。我國目前由於國家經濟欠發達,各類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經費大部分要靠自己創收,因此給農民提供的服務,絕大部分都是收費的,因而一些不交或不願交服務費的農戶得不到我們的服務,在這方面,韓國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由於農業是弱質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植物保護是保障農業生產、減災防災的重要工作,建議國家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力度,多為農民提供一些無償服務,同時引進和研究高新科學技術,為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服務。 

考察團人員名單: 

姜瑞中(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朴永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劉萬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石尚柏(湖北省農業廳植保總站) 

楊永雄(廣東省農業廳植保總站) 

附屬檔案: 

農業行政及研究機構 

(1)農林部農林部共設一長官、一次官輔、二室、五局、八官、三十課、十二擔當官。主要負責國家有關農業政策的制訂與調整,農產統計及國際交流等工作,農村振興廳和山林廳為農林部下設的外廳,其一切工作除直接對部長負責外,經費預算等直接對國會,除業務關係與農林部有關局有聯繫外,工作上完全獨立。 

(2)農村振興廳農村振興廳下設企劃管理官、研究管理局、技術指導局、農業經營官、技術協力官等三官二局,並擁有農業科學技術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作物試驗場等14個院、所、場及專門學校,負責研究開發農業高新科學技術、品種選育及農民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