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稅局赴杭州、福州等地考察報告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全市土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為660萬人。擁有經濟高速發展的地理、交通條件,馬尾擁有良好地理環境,是中國現代船政發祥地。

廈門市與金門島比鄰,面積1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0萬,經濟發達,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島嶼城市。

上述五個城市經濟發展通過發揮其自然稟賦和國家扶持作用,特別是發揮沿海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先期政策優勢,二、三產業發展迅猛,產業結構二、三產業比重較大,經濟總量快速增長,達到相對較大的規模。XX年,杭州市gdp達2918億元,較上年增長12%,人均gdp44487元,超過5000美元,財政總收入520.79億元,三次產業比為5.5:53:41.5,XX年杭州綜合競爭力名列我國200個大中城市第十一位,在內地城市中排名第五;寧波市gdp244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gdp達38733元,超過4700美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2.4億元,三次產業比為5.3:55.3:39.4,XX年寧波綜合競爭力名列我國200個大中城市第十二位,在內地城市中排名第六;紹興市gdp1440億元,比XX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3.8%,人均gdp達到3.3萬元,超過4000美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50.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6.1億元,三次產業比為6.6:61:32.4;福州市生產總值達1400億元,地稅機關組織稅收收入近80億元;廈門市生產總值1024億元,地稅機關組織收入突破百億,其中稅收收入70億元。

上述五城市經濟發展中,稅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在改革開放初期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政策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和財政政策,最佳化投資稅收環境,使投資者在較寬鬆的環境中發展,促使各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和結構最佳化。另一方面,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大和高速增長,使得這些地區擁有充足的稅源,稅務機關要完成稅收任務根本不存在問題,有較大餘地使稅收征管處於較合理寬鬆的環境,充分發揮稅收調節職能,進一步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上述五個城市稅務機關認為經濟能夠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資源、區位優勢、綜合政策(包括發展規劃、財政、稅收、土地政策以及思想觀念在政策中的反映)等,但稅收工作對經濟發展仍然有影響作用。在稅務機關直接的稅收調節手段有限的情況下,以及可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減少或已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上述五城市稅務工作促進經濟發展的重點也發生較大變化。一方面研究稅收政策,合理有效利用稅收政策,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如紹興市強化對產業最佳化升級的政策扶持,鼓勵和引導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改造升級,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設備實際投資額1.5%的財政補助。另一方面更主要通過征管、服務等方式營造規範、寬鬆稅收環境,把良好的環境作為發揮地稅職能的著力點,通過高效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減少納稅人的稅收成本支出,支持經濟發展,支持經濟結構最佳化,支持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一是為政府服務。研究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地稅收入持續增長和財力增長相關性分析,為各級政府提供信息,當好參謀。二是為納稅人服務。拓展服務方式、領域,深化服務內涵,營造良好的征納關係和稅收環境,間接地促進經濟發展。如拓展電子化服務,推行網上報稅、涉稅審批、稅銀聯網電子繳稅、開通12366服務熱線和表報下載等,為納稅人提供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網上稅務登記、發票發售、諮詢服務、申報繳納等一系列遠程服務,節約納稅成本,實現納稅服務手段的新突破。實行個性化服務,提供預約服務、綠色通道、提醒服務、送政策上門等個性化服務,開展征納雙向互動服務,通過稅企信箱、語音電話、網上調查增進征納雙方的了解溝通。推行維權服務,實現納稅服務內容的新突破。注重程式性服務,簡化辦稅流程、辦稅環節、審批程式和辦稅手續,實現納稅服務效率的新突破。在杭州、寧波等地,地稅機關設立專門的登記機構,快捷高效地為納稅人免費辦理稅務登記證,降低納稅人的稅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