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三、拓寬了思路,明確了目標

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可資借鑑。可比與不可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受到了鞭策,拓寬了思路;重要的是我們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頭趕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實際,創造奇蹟。要在前進中學習別人,在學習中發展自己。回來後,市委隨即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和各鄉鎮黨政一把手會議,通報了**市黨政代表團赴蘇滬學習考察的活動情況,傳達學習了劉德章書記、施永康市長在考察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出貫徹意見,狠抓工作落實。一階段來,圍繞“對比先進找差距,學習經驗出思路,挖掘潛能增後勁,立足實際促發展”,市五套班子領導紛紛深入各鄉鎮傳達學習劉書記、施市長的講話精神,與各鄉鎮共商加快發展對策;市委、市政府還專門成立增強企業發展後勁調研組,由市領導帶隊,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深入我市鄉鎮明星企業,了解和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組織兩個招商團赴深圳、珠江三角洲等地走訪慰問在外的*籍企業家,進一步招商引資。並安排有關職能部門再赴蘇州,學習他們發展高科技產業和土地開發的先進經驗。

今後,我們的工作將圍繞調結構、增總量、提效益、促後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力爭到XX年全市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202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比XX年翻一番半以上,除山區鄉鎮外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新僑鄉和現代化工貿、旅遊、生態、港口城市。工作思路體現為“六個新”:

(一)招商引資要有新成效

增強我市經濟發展後勁,潛力在招商引資。要把招商引資列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實現“三個突破”:即吸引大公司方面有新突破,投資高新技術產崐業方面有新突破,投資質量和總量方面有新突破,今年利用外資增幅力爭超過50%。實現上述目標,要做到“六個更”:一是領導力量更強。成立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計經貿委、外經委、鄉企局、市商會等部門的精幹人員組成。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特別是對重點項目還要實行市領導掛鈎掛帥,切實加強項目跟蹤落實。建立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制度,協調解決全市在項目引進和對項目後期管理與服務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二個月將開展一次定期檢查督促,推動工作落實。二是激勵機制更活。制定出台《關於引進利用外資項目的獎勵辦法》,對引進外資項目的,按引資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建立健全外商投資鼓勵機制,堅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落實“按項目給土地,按效益給優惠”的政策,制定更加優惠的土地出讓和財政扶持辦法,以吸引更多外商到我市投資興業。在沿海和中部地區,為山區和條件相對較差的鄉鎮開闢外商投資工業區,實行單獨統計、稅利分成,為這些鄉鎮的招商引資創造條件。三是招商方法更多。要適應新的特點,著眼於與國際接軌,努力搞好與三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對接。積極拓寬對外聯繫渠道,參與或舉辦各種招商會議、活動。切實用好委託招商、網上招商等新方式,鼓勵各種中介機構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招商,在著名網站設立*招商主頁。發揮在外鄉親的紐帶作用,延伸招商觸角,選擇合適的城市設立駐外機構,依靠在外商會和*社團組織,強化其招商聯絡職能。進一步實施以商招商策略,對現有的三資企業,要精心呵護,悉心服務,使其儘可能在獲得良好收益的基礎上增資擴股,進一步膨脹壯大,進而實現“以商招商、以僑引外、以僑引台、以台引台”的乘數效應。四是招商方向更清。招商對象要面向港澳台、面向東南亞、面向歐美日,僑資外資並舉,新老朋友齊上。加強項目庫建設,充實更新項目內容,以有利於我市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為導向,堅持引進短期合作夥伴與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相結合,引進小型加工企業與大企業相結合,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與高科技型企業相結合,引進外資與啟動內資相結合,引進設備人才與嫁接改造傳統產業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五是招商環境更優。要大力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落實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效能考評制、失職追究制和公開辦事制度等。在武榮大廈內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機構,提供“一門式”諮詢、“一條龍”服務,做到“一站式”辦結。改革政府審批制度,清理各類行政許可和審批項目,堅決杜絕亂收費、亂攤派和亂罰款現象。遵循國際慣例,對外來投資者在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落實市民待遇。切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給外商以安全感。要在全市倡導“親商、安商、富商”和“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發揮團隊精神,樹立“一盤棋”思想,切實解決“中梗阻”問題,營造程式規範、政策透明、運作高效的招商服務環境。六是發展空間更寬。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獲取出口經營權,培植出口大戶,打響集體品牌,發揮品牌效應,著力提高石材、輕紡、鞋帽、機電等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發展境外加工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