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統計局赴香港培訓人員學習考察報告

2、關注統計服務工作。統計服務做得好,有益於統計工作,有益於溝通部門間和社會各界的互動聯繫,有益於獲得社會的關心和支持。香港政府統計處的統計服務,規範有效,形成了一種互動效應,上升為統計服務文化。榮獲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畫中的“部門合作獎”優異獎,連續五年獲得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的“同心展關懷”標誌。在服務對象上,明確了服務對象既是統計數據的使用者又是原始資料的提供者的理念,也就是取之於社會而用之於大眾;在服務承諾上,每年3月前編印《服務承諾》小冊子,明確了服務範圍、服務標準及目標、有效監察、客戶及受訪者的意見和建議、服務改善、服務環境、市民的角色、申訴權利、如何查詢更詳細資訊;在服務關係上,加強與數據提供者及使用者的溝通,通過舉行座談會、推出“客戶視窗計畫”、定期與一些主要的統計數據使用者接觸、在建立新統計系統(統計調查)前向統計數據使用者(提供者)進行諮詢、建立貿易事宜客戶聯絡小組、顧客意見調查等過程,取得了部門及社會各界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在推廣統計認知上,致力於強化大眾對官方統計數據資料的認識,編制了《抽樣統計調查簡介》、《統計資料與你息息相關》、《香港統計數字一覽》、《消費物價指數簡介》等多種不同種類的教育單張和小冊子,發放到商界和專業人士、教師和學生、傳媒、公務員、一般市民;在報章刊登介紹官方統計範圍、採用的定義和用途;舉辦展覽介紹統計工作和可供使用的數字;每年為中學生舉行60多個統計講座,製作《統計與生活》教材分發給全港中學。

隨著黨政領導的關懷和重視、機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訴求,我局的統計服務工作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與日俱增。但比起香港政府統計處的統計服務還是有差距的。統計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系統內部門較多,服務的內容較深,服務的對象較廣,須要學習和借鑑。

3、關注統計資料發布。統計數據發布事關數據開放予公眾的程度和社會各界及市民的知情權。香港政府統計處按照專業水準(質量)、透明度(方法制度)、問責性(法律支持)、誠信性(及時)的官方統計基本原則,注重統計數據發布的及時性,注重發布統計數據的方法和內容及形式。在時間上,每年9月公布下一年度的發布時間表(約120項),各項統計數據發布時間為當日下午4時30分,以維護市民得知數據的平等權利;按月統計數據一般在統計期之後1個月內公布,按季統計數據一般在統計期之後3個月內公布,按年統計數據一般在統計期之後年內公布。在方法上,極少召開新聞發布會,統一由香港政府新聞處發布。在內容上,每年約有120項定期性統計數據發布,擬寫新聞稿和統計報告,在發布前絕對保密,公開3天前預先得知的政府主要高級官員的名單。在形式上,有網路、印刷版和光碟;在政府統計處網站上可進行統計分類查閱服務。

總的感到,香港政府統計處統計數據發布工作做到了規範、有序、詳實、及時。規範,只要能公開的資料(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除外)全部向社會發布,資料發布有數據,有圖表,有統計地圖,有原則標準、慣常做法和技術事宜,有概念方法;有序,年度、季度、月度、旬度資料全有;詳實,按專業、類別、行業、性別、區域等樣樣齊全;及時,在有限的時區內做到了某日某時某分按時發布。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