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建設情況的考察報告

根據學習實踐科學發觀的要求和省民政廳的通知精神,我們於 4月15日至22日,歷時8天時間,隨從廳領導一行7人,前往江蘇省南京市、山東省濟南市、諸城市、膠州市和青島市學習考察了城鄉社區建設工作,重點對兩省5市農村社區建設的設定模式、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實地參觀、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親身感受了兩省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創新理念,看到了我省我市與兄弟省市之間的差距和不足。考察組成員邊考察、邊思考、邊討論,既感到了壓力,也對如何學習借鑑兩省經驗,做好我市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認識。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江蘇、山東兩省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蘇、山東兩省是我國較早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省份,經濟社會發展快,城鄉一體化水平高。近年來,兩省積極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積極探索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創造了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許多新鮮經驗。主要做法概括起來有:

(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新農村社區建設的模式。兩省5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開展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平台,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著眼於改革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從當地實際出發,科學設定農村社區,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區”、“幾村一社區”的模式,開展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在社區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建設上,各有創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發揮民間組織力量。南京市採取“一村一社區”模式,以建制村確定社區範圍,村民委員會改為社區村民委員會,每個社區設立社區公共服務站,為正式註冊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務,工作人員採取招聘制,接受社區黨組織、社區村民委員會的領導、監督。同時,大力培育發展社區各類民間組織,廣泛開展各項社區服務。二是依靠鄉鎮行政推力。山東省諸城市以鄉鎮撤併前的原鄉鎮或中心村為單位建立農村社區,實行“幾村一社區”的大社區制。按照鄰村共建共享、最佳化空間布局、便於服務的原則,合理確定社區中心村和服務範圍,把服務半徑控制在2—3公里,涵蓋3—5建制村、1000戶—3000戶。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區服務中心(站),在村設立服務代辦點,社區服務中心(站)人員主要是鄉鎮下派幹部和原鄉鎮事業單位人員。三是發揮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作用。山東省膠州市以單一建制村為基礎建立一個社區,依託村“兩委”,設立社區服務站,開展社區服務工作。諸城市的做法有利於資源整合,防止資源浪費,但易於造成村級自治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權力弱化和“空心”化,膠州市的做法發揮了“兩委”作用,但容易出現自治組織行政化傾向,南京市的做法較好的解決了社區建設過程中堅持民主自治的方向問題,但是在經濟欠發達、社會發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難度較大。

(二)健全機制,不斷增強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兩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穩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一是建立健全了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體制。自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兩省5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黨政領導掛帥,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社區工作領導組織,設立了辦事機構,加強對城鄉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兩委主辦、社會協同、村民參與”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運行機制,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等規範性檔案。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農村社區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兩省各級政府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按照年度預算及時足額撥付社區建設經費,逐步建立起以財政投入、村集體積累為主,以涉農資金、單位幫扶為輔,以村民捐助、社會捐贈為補充的農村社區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南京市棲霞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公共財政的投入方向,重點加大對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區辦公經費等方面的投入,並將社區工作經費和社區幹部待遇納入區、街兩級財政預算,每年投入超過1000萬元。山東省膠州市李哥莊鎮近3年來投入資金1300萬元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鎮建起了39所村級文化大院,10個社區建起了“文化一條街”。三是形成了多層次的農村社區建設人力資源支撐機制。建立了以各級黨委、政府為推動者、“兩委會”(社區支委會、村委會)成員為主要組織者,以社區專業工作者、志願者為骨幹,以民間組織和農民民眾廣泛參與為基礎的人力資源支撐機制。四是建立了規範化考核評估機制。兩省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農村社區建設目標考核、完善民眾評價和社會各界以及輿論評議相結合的農村社區建設績效評估機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會規範化建設標準》,對村委會的職能事務、制度建設、硬體建設、隊伍建設和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組織考核驗收,提高了全市社區支委會、村委會工作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