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成果推介會交流材料:以教育科研引領學校管理特色

窪子店中學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以教育科研引領學校管理特色》。

一、管理特色的確立

(一)背景

XX年以前,窪子店中學只有9個教學班,學生不足400人。教學條件簡陋,師資力量薄弱。主要表現為師資結構不合理,嚴重缺科;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水平更是參差不齊;課堂沉悶,效率低下。布局調整合校後,優秀學苗仍然流失嚴重。如XX年暑假招生,本鎮前100名只留下3人。教學條件、師資力量、學苗素質嚴重製約著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

(二)確立

面對殘酷的辦學現實,如何改善教學條件,提升師資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學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我校領導班子反覆醞釀,充分論證,明確提出了科研興校的戰略方針—— “以教育科研引領學校管理特色”。決定通過發展信息技術教育來改善教學條件,並與集體備課相結合,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構建有效課堂,以此來達到吸引學生、留住學生、發展學生的目的。

二、管理特色的研究

(一)、明確目標,規範管理

學校制訂了《教育科研發展規劃》,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獎勵機制,明確了教科研工作的重點和主要策略、措施。確立了教育科研中心課題《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和《集體備課管理評價策略研究》,並加強對各級各類課題的規劃和整合,形成了一個以中心課題為統率,由分部主課題和教師子課題組成的課題群,使教科研工作規範化、系統化。承擔的河北省電教館“十一五”規劃課題《國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研究》和承德市“十一五”規劃課題《集體備課管理評價策略研究》,帶動了中心課題研究向縱深發展。課題研究過程中多次請教研室和電教站領導進行專業指導,學校的教科研氛圍日益濃厚,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二)、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1、加強信息技術裝備建設,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

自XX年開始,學校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先後投入127餘萬元,購置了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現已裝備語音教室1個、多媒體網路教室1個、多功能演播廳1個、學生計算機教室3個。共有桌上型電腦130台,筆記本電腦50台,移動多媒體2台,電子白板2塊。專任教師實現了人手一機,24個教學班全部裝備了多媒體,實現了“班班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園網,網點覆蓋每間教學、辦公用房。並裝備了分布校園各個角落多達30個音區的廣播設備系統。在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資源建設水平,我校享有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資源和河北省遠程教育資源,並先後投入20萬餘元,購買了足夠的電子課程資源和大批教學軟體,並建立了學校教學資源庫。

技術裝備的不斷投入和更新,全面改善了教學條件,滿足了日常教學需要,更為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強化信息技術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校注重強化教師群體的信息技術培訓,努力建設一支與現代教育技術同步發展的教師隊伍。XX年,作為一所農村學校的教師,懂信息技術者寥寥無幾。學校就邀請電教站領導和老師,利用寒暑假多次從教育教學觀念引導,從使用技術進行指導。同時,我校強化教師樹立網上學習的觀念,並通過專題討論、現場觀摩、案例分析、課件製作和各種競賽活動,使教師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實踐探索中成長。目前,我校教師都能自制課件,都能熟練使用、樂於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網路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教師向現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轉化。今年開學,我校所有專任教師又開通了教育部落格空間,以此作為專業化發展平台。

(三)、加強集體備課研究,促進有效課堂構建

幾年來,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導下一直致力於《集體備課管理評價策略研究》,走研究、實踐→實踐、反思→反思、再研究的科研之路,促進了有效課堂的構建。

1、建立了科學的集體備課制度。

我校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集體備課制度,使集體備課日趨科學、合理,主要包括《集體備課實施方法和步驟》、《教學設計編寫要求和評價標準》、《集體備課研討制度》、《集體備課反思交流制度》、《集體備課檢查督導制度》、《集體備課獎懲制度》、《集體備課管理評價制度》。

2、完善了集體備課操作流程。

在實踐中,形成了比較科學的操作流程,具體環節:“制定計畫、確定主備→整合資源、主備預案→個體研究、調整完善→集體研討、形成共識→個性修改、實施教學→課例研討、改進教學→單元反饋、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