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報告

(4) 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後生產發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 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調整建設規模或分期建設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 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敘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並分別編制:

①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說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2) 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說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 ①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說明其依據,如執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 ②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 ④熱源及供熱要求。

 ⑤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 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併估算。

§4.1.3 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說明:

(1) 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 試驗或試生產方法。

§4.2 建設地區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布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惠條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條件

(1) 擬建廠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況和區域地質、地震、防洪等歷史數據。

(2) 水源和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質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應量及水質變化、地區今後水源開發和可利用水量增長情況。

(3) 氣象條件。收集分析地區氣溫、濕度、降水量、日照、風等資料,對需要增設防風沙、抗高溫、改善光照等設施的地區,需進行費用估算。

§4.2.2 基礎設施

敘述擬建地區與項目直接有關的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的情況和可供利用的條件,從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中選取最有利的地區。

(1) 供電、電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電量及電壓;費用及計費方式;供電部門的要求。

(2) 供水、水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質;費用及計算方式;供水部門的要求。

(3) 運輸。地區內各種運輸線路的分布;站庫碼頭的位置和地形;運輸費用;運輸能力及其發展規劃等。

(4) 排水。排水條件;容污水能力;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 電訊、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及可利用的種類、容量、技術特徵等。

(6) 施工條件包括建築材料及製品的供應條件;施工勞動力來源;施工運輸條件;施工用動力來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