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領導講話稿

二是對客觀事物的再認識。講話稿主題是通過各種具體材料支持、豐富和完善的。各種材料與主題內在聯繫的關聯度高低,對表現主題有很大影響。一般來說,材料所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繫、規律常常是蘊含在深層次里。事物的本質最能揭示主題。因此對材料要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處開掘,儘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質的東西,對事物要著力探求其思想意義,要在事物所顯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這個過程就是對主題的深化的處理。

三是政策策略的具體完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包括策略思想,一般通過會議或綱領性檔案下發,貫徹到各級組織和各地區。但路線的貫徹離不開具體問題、具體事件、具體政策。深化主題,必須緊緊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揭示在具體問題、具體事件上的意義,對具體事項上都有的現實、明確、具體的表現,把黨和國家的政治意圖明確在各項具體事物中表達出來。

四是要量體裁衣。同樣一項工作、一件事情,書記與副書記講可能不一樣,某地長與副某地長講也可能性不一樣,分管領導講與部門領導講就更不一樣。有些話在私下講可以,但正式講就不行;有些事口頭講可以,書面講就不行;有的話局長講可以,書記、鄉鎮長講就不行。這就是分寸,這就是區別。起草領導講話稿要站在領導層位,把握好角度,既要克服本位意識、部門色彩,又要防止“出格”、“越位”。要首先了解清楚會議召開的有關背景,在弄清場合的大小,摸清講話對象、與會人員的多少及知識水平的高低等情況後,再有針對性地構思講話的結構和內容。特別是在出現突發性事件時,起草領導的講話稿更要慎重。領導在事前、事中、事後分別要講的話,如果順序弄顛倒了,實際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應說的話拿到事後來講,別人肯定會說你是馬後炮;事後應說的話若放在事前說,人家肯定會說你是瞎指揮。因此,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當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現在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是,部門在為黨委、政府領導起草講話時往往站的較低,把本該由部門領導講的話改由黨委、政府領導去講。不是站在領導的角度想問題,而是站在部門的角度,怎么痛快怎么講,想怎么講就怎么講,明顯場合不妥、語言不妥、對象不妥,與領導的身份不相稱。這是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應當加以避免的。

深化主題要採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題確立以後要講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務虛,就要把話說在點子上,一針見血;講實,就要把怎么辦說清楚,拿過來就能幹,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論過來、議過去,主題散而不清。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較深的思想理論功底,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透過事物現象看到本質,加強對客觀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材料積累豐富並能熟練地掌握寫作技法。

第一,敏銳察覺發現問題,尖銳、鮮明地提出問題。對客觀事物中的問題要有敏銳的“觸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眾多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發覺問題,並且敢於旗幟鮮明地表現自己的觀點,闡發觀點,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實質,發前人所未發,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問題發人深思,超前意識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將產生較深的社會效應。這種方法對深化主題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