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學習材料:以法治班,融情於法

班主任,作為學校最基層的“領導”,是教育工作的督促者,也是班級的管理者。有老師說:管理管理,班主任從班級人和事,到學生思想、學習、紀律、身體各方面,都要管一管,理一理。狹義上說,此類班級管理就是“人治”,也就是說作為班級管理工作靈魂的班主任,其實就是班級“元首”,這是一種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帶來的弊端可能會是師在班在,師亡班亡。而如果能“人治”兼之“法治”,由“法治”來輔助“人治”,那么在合理“法治”下,學生化被督促為主動監管,做到有法必依,班級管理工作便更能發揮主體效應。事實上,對班級管理實行法治,其實就是良法和執法的結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以法治班的前提和基礎,將法則法規落實到位是以法治班的核心,也是保障。然而,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會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因此教育手段應該是異彩紛呈的且飽含對學生的愛。

一、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所謂“以法治班”(法治),就是在班級管理中,制定完善的班級法規(班規)來規範學生的行為。新學期,學生剛進入一個新集體,班主任可以抓住這個時機制定班規,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行為方向。班規的意義,不是教訓,而是欣賞,並幫助。

1.師生討論出來的班規最為合適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只有實行全員管理,整體的力量才能得到發揮,個性、積極性和素質才能得到提高。首先班主任應讓學生了解什麼是班規和班規的重要性,讓學生參與進來,根據本班和自己的情況,制定自己的行為約束規則。只有學生獲得制定規則的主動權,成為了“立法者”,他們的參與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被喚起,從而保證班規的普遍約束力。因為學生更能接受且更願意遵守“自創”的“遊戲規則”。

2.班規內容

班級常規,其實是一種潛在課程,它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和學習。其所涵蓋的內容不應僅是消極的處理或責備學生的違規行為而已,更多的應是積極鼓勵和獎勵好的行為,且儘量使用正面措辭。比如,不要破壞公物可以表達為愛護公物等。班規宜簡單清楚,突出重點,主要包括學習紀律(如遲到、作業不交、課堂紀律等)和生活紀律(插隊、抽菸、打架、拍拖等)。最後,將制定好的班規以書面明示張貼於布告欄。重要的一點,班規的懲罰可以在某些方面保持彈性,可以定期更改完善。

3.學生不僅是“立法者”,也是“執法者”

作為班規的制定者,學生還應該承擔管理者的責任。學生身為管理的對象,同時也是管理的主體,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規範了行為,受到了自我教育。比如讓值日班乾對課堂課後紀律督查,讓同學對班乾進行監管評優,制定量化評分表讓個人、小組、班乾都參與對自己、他人、各方面的評價。既消除了班級管理的隨機性,在提高法規執行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管理在班級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凡戰者,以正合,用奇勝

《孫子兵法》主張,用兵在於正奇相用。正可視為按牌理出牌,即根據班規行事;奇可視為不按牌理出牌,即臨時行變。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引導者,在面對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不同價值觀的學生過程中,就是一場戰略、戰術的較量。

1.“法治”與“師導”相結合是班級管理的基本要素

有了班規,學生便能在自我管理中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便是“法治”。但由於我們的班規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方方面面,且可別學生漠視班規或不服從班乾的管理,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

2.以法治班當如烹小鮮

(1)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一次,值日班乾小曾沒帶作業,挨了批後在課堂上和科任王老師吵了起來,擾亂了課堂秩序。我趕到教室後,將小曾帶到辦公室,我不想用“喝令”使他尊嚴喪失,產生逆反心理。到辦公室後,看著憤憤不平的他,我給他倒了杯水,然後讓他拿出班規,將關於課堂紀律的部分抄寫一遍。當初制定班規,他可出了不少力,我這一招一下使他穩定了情緒。默默地抄完後,我溫柔地問他“我可以知道王老師是怎么惹了你嗎?”可能由於我沒有一下子興師問罪,也可能是我給了時間和空間讓他冷靜緩和了情緒,抄了自己參與制定的班規,他倒是很配合第告訴了我事情因果,最後回了我這么一句:“我管不了別人了。”看著小曾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心裡還記掛著班規的執行,我很開心,但,做錯了,就該接受懲罰。根據班規課堂管理第三條,班幹部干擾課堂秩序,扣德育分後,罰做一件好事。小曾自願領罰,將班規認真抄了一遍,並以準備小晨會《自律,從課堂做起》向其他同學宣傳班規力度,將功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