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基本要求之材料可靠情況確實

3.材料的新穎性

這是要求篩選材料時應先注重選用那些在現實發展中出現的新材料。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視的新典型、新經驗或者需要攝取的新視角、新觀念、新思路、新見解,總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別是那種代表了新的發展方向、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事物。對於已知的材料,採用新視點來“燭照”,也可能會發現它具有現實啟發意義,這也是新穎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寧),從新的角度對常見的事物進行觀察思考,也可能會有新的發現。這同樣是新穎的。應當注意到一個時期領導和民眾所關心的“熱點”、“難點”、“敏感點”,也往往是行政領導研究工作的“興奮點”、“新鮮點”,作為負責公文起草的秘書人員、公務員都要重視選用這些新穎的材料。惟新穎,才引人。構思之初,就要考慮到這種“收視率”。

(三)認真核實材料

對於材料的核實工作,貫穿於材料準備過程中的占有、篩選、加工等各個環節。這裡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虛構的、生編亂造的、未經核實的材料,包括情況、數字、引文等都不能用於公文。新《辦法》特別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數字、引文等一定要準確。一旦發現疑點就要更正或刪除,這是件嚴肅的工作。否則一字之差,後果不堪構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證做到材料可靠,情況確實。

聯繫近年來一些公文中出現的差錯,更會使我們認識到核實材料的重要意義,體會到核實工作要由始至終,要全方位,無論反覆幾遍但都須態度認真,抱著強烈的責任心,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們還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發生,有其起因、背景、過程與影響,有多種因素與內在聯繫,這都要核實;一件工作的動因、作法、進程與效果,有其主觀與客觀因素,有其遠因和近因,這在核實中也必須予以注意。再如,一個統計數字,不能僅僅停留在它的計算是否準確、精確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證明觀點的作用,而且還要核實一下真假與誤差:它的統計指標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合乎中國的當代的現實,用在某一地區、某一專業或行業是否適合,等等;它的統計口徑是否恰當,是否能夠涵蓋該種類對象特徵,是否與實際情況不符,是否有所遺漏或隱瞞,等等;它的計算方法,特別是經常採用的“算術平均加權係數”的界定,是否準確合理,在反映差別上是否科學恰當,是否符合實際,是否能夠反映現實中的差異和問題,等等。無差異即無信息,信息量當然與信息價值成正比。一個材料無信息、無價值,用它乾什麼!而且,在數字的運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證明觀點的作用,則是比較複雜的核實工作了,那需要在審核文稿階段進一步核實。應該提醒注意的是,當前有些上行公文以及工作總結調查報告中,不僅情況不確實,而且數字也不準確,站在這樣不可靠的材料基礎上,很難得出全面、正確的結論。

(四)合理加工材料

選定材料經過核實之後,還應該對材料進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後再用到文稿里去。實際操作中可以對材料進行三個方面的加工:

1.適體剪裁加工

通讀材料,刪削冗贅,化長為短,變詳為略,將交待過多、議論過多的無關的描述、羅嗦的廢話去掉。套話、空話,一律刪除。

變換體裁角度,將描寫、抒情及無必要的議論改寫為敘述或說明,在表達方式上變“曲筆”為“直筆”,直述不曲才適合公文體式。2.合併提高加工

同一問題,散見於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變為概述,或者保留一個“點”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綜合成“面”,點面結合。

同類數字,可以相加,抽取合併後變成一個綜合數字。

變換角度“提高”原材料可用性。例如,某一活動,在工廠寫的材料中是工人資金短缺,向銀行貸款後“借雞下蛋”,搞活全廠;而在銀行的材料中是貸款給工廠,“放活水養肥魚”,提高了使用率,盤活了存款。將這兩個材料放在一起,針對同一活動,從行政機關角度去分析,則是政府的巨觀調控效果。

3.文字潤色加工

適體剪裁、合併提高之後,再審讀材料,進行文字潤色,從而進一步提高材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