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歷史掃描

在紅軍右路軍向班佑、巴西前進的途中,中共中央電令張國燾,要左路軍迅速出墨窪、班佑,與右路軍併力東進。紅軍右路軍到達班佑、巴西地區後,毛澤東、徐向前、陳昌浩聯名致電張國燾建議左路軍迅速出班佑,向右路軍靠攏。但張國燾製造藉口,不執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並命令已進到墨窪附近的部隊返回阿壩。接著,張國燾提出紅軍主力南下川康邊天全、蘆山、道孚、丹巴等地的計畫,對抗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接著,他又提出"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中共中央。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識破了張國燾的陰謀,機智地報告了毛澤東。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於 9月10日率領紅一方面軍第1、第3軍(後組成陝甘支隊)繼續北上,於16日逼近川甘邊界的要隘臘子口。17日拂曉,紅軍一舉奪取了天險臘子口,18日占領哈達鋪,勝利進入甘南。接著,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甘蘇區的吳起鎮。至此,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1年、縱橫11個省、行程2萬5千里的長征勝利結束。11月初,紅軍陝甘支隊在甘泉附近地區同紅15軍團會師。會師後,中共中央再次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轄第 1軍團(陝甘支隊編成)、第15軍團。11月21~24日,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

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針,1935年9月命令左路軍和右路軍之第 4、第30軍分別由阿壩、包座地區南下,企圖在川康邊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蘇區。10月8~20日,南下紅軍發動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擊潰川軍6個旅。24日,又發起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11月13~19日,紅軍在名山東北百丈地區同川軍十幾個旅激戰7晝夜,雖殲滅川軍1.5萬餘人,但紅軍也傷亡近萬人。1936年2月,紅軍被迫向西轉移,4月進入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紅軍由南下時的8萬餘人減為4萬餘人,張國燾南下行動遭到失敗。在中共中央勸導和督促下,經過朱德、劉伯承及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鬥爭,張國燾被迫於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

1935年9月,國民黨軍集中130多個團的兵力,採取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的方針,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亦稱湘鄂川黔蘇區)和紅軍發動了新的“圍剿”。在國民黨重兵的進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紅軍轉到外線尋求新的機動,開闢新蘇區。11月19日,紅2、紅6軍團共1.7萬餘人,由湖南桑植地區出發,退出湘鄂川黔蘇區,開始長征。紅軍經4個月轉戰,於1936年3月30日進到貴州西南的盤縣、亦資孔地區。這時,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張國燾電令紅2、紅6軍團北渡金沙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師。紅2、紅6軍團遂於31日離開盤縣地區,分兩路向西急進。4月25~28日,分別從雲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過金沙江,向北前進,連續翻越了幾座大雪山,於7月2日到達甘孜地區,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5日,紅2、紅6軍團和紅32軍奉中革軍委電令,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副總指揮,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

7月初,紅二、紅四方面軍從甘孜、爐霍、綏靖出發,共同北進,廣大指戰員以驚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難,通過了茫茫數百里的草地,擊潰了國民黨軍的攔截,於9月初勝利進入甘南,控制了漳縣、洮州、渭源、通渭、成縣、徽縣、兩當、康縣8座縣城及廣大地區。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由寧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區南下,接應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見彩圖)。至此,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部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轉戰14個省,衝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經受了艱難險阻的考驗,終於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紅軍長征的勝利,為開展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新局面創造了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