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新員工培訓注意事項

有關培訓的研究表明,一般的培訓僅產生10~20%的轉化率,即80~90%的培訓資源/成果被浪費了,這是任何一個高績效企業都無法容忍的浪費。培訓的根本目的是學以致用,切實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因此,培訓後返回崗位,員工需要一個能夠促進培訓成果轉化的環境,企業要激勵員工學以致用。但現實的工作環境中,存在著諸多阻礙員工進行培訓成果轉化的因素,如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時間緊迫、資金短缺等原因。甚至還有些管理者自身不參加培訓,根本就不知道應提倡員工做什麼。培訓成果缺乏轉化的環境造成“培訓沒有太大實際用處”的觀點產生,對培訓工作又是一大阻礙。員工經常學了就忘,培訓對工作幫助不大,培訓沒有與激勵、反饋機制掛鈎,所有這些都讓大家對培訓感到失望。

誤區之九:不注重培訓公司和培訓師的選擇,認為只要培訓課程定了,選擇哪家培訓公司和講師都差不多,企業重視投入,卻忽視產出。

培訓一般要選擇培訓公司來實施,企業培訓是一項教育投資,應講求經濟和時間兩方面的投資效益。而培訓機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所花費的金錢和員工學到的知識。參加培訓和買東西不一樣,可以說,培訓機構和培訓講師的實力直接決定了培訓的效果。有實力的培訓機構,擁有優秀的講師,有良好的環境提供給學員及完善的教後服務等,當然在費用方面也要高一些。

目前我國培訓市場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同時,企業缺乏對培訓公司實力的鑑別,認為只要培訓課程定了,選擇哪家培訓公司都差不多。同樣的課程選擇不同的培訓公司,最終的效果相差可能迥異!企業一方面應重視對培訓公司和講師的甄選,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培訓公司和培訓師的監督和評估,切實改變只重投入,忽視產出的情況。

誤區之十:培訓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只要企業有什麼危機,都會想到培訓,認為培訓幾乎是萬能的。

企業在逐漸重視培訓的同時,也走入了另一個誤區,那就是過分重視培訓,把培訓當成萬能的,培訓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只要有危機,就會想到培訓,於是乎,培訓好象成為解救企業的萬能鑰匙!培訓真是萬能的嗎?我們是在談論培訓的重要性,但並非要培訓擔負“不可承受之重”。培訓只能解決“不能的問題”,解決不了“不為的問題”。

員工的行動能力是由觀念、知識和技能三者相互相承的。企業在設計培訓計畫時,思路應是全方位的,只有全面提高員工的觀念、知識和技能水平才能全面改善員工的行動能力。作為企業領導,不要將培訓看成是萬能的,對培訓產生完全的依賴也是有害的。我們必須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