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用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

7、推進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全面完成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奠定農業公益性服務的體制基礎。配備村級農技聯絡員。壯大農技推廣隊伍,全省每個村配備1名村級農技聯絡員。創新運行機制,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合理流動、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技推廣人事管理制度。

8、推進畜牧、漁業人才培養工程。把提高畜牧業、漁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作為轉變畜牧業、漁業發展方式的核心動力。加速畜牧業知識更新工程項目。結合獸醫職業考試,每年培訓1000名基層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加強畜牧業、漁業人才培訓。每年培訓XX名農村養殖專業大戶、養殖企業主,提高專業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引導專業漁民轉產轉業,逐步減少天然捕撈。加強畜牧、漁業職業技能鑑定,每年開展畜牧、漁業職業技能鑑定1000人次以上。依法實行持證上崗。強化執法人員理論和實踐知識培訓,加快推進畜牧、漁業養殖與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全面提高畜牧、漁業行政執法隊伍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9、推進農業企業及行銷人才的培育工程,完善農業產業化人才隊伍培訓機制。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與院校聯合開展培訓,為龍頭企業培養和輸送緊缺的高級管理、技術、行銷等人才。以健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體系為重點,有計畫地舉辦各類農業企業人才培訓班,重點培訓市場行銷、外經外貿、企業管理等知識;組織他們到省外、國外考察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加工技術和行銷策略,提高農民工在龍頭企業的就業能力。強化龍頭企業培訓責任,將農民工培訓納入企業職工教育培訓計畫,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2.5%用於職工教育經費。積極探索培訓資金直補用人單位的辦法,完善龍頭企業與院校開展培訓的政府激勵機制,落實龍頭企業各類培訓資金,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10、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技能培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繼續實施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畫”,每年培養XX名,力爭到2024年培養2萬名既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具有較高學歷,又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和發展後勁的農村實用人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縣財政配套補助資金,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到XX年,力爭確立100個重點新型農民培訓基地(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80個重點農業技術實訓基地。力爭每年組織農業專業技術培訓16萬人,農民創業培訓3萬人,農民科技示範培訓6萬人次。要運用各種方式,為農民培訓、轉移就業和創業提供政策發布、信息交流、宣傳服務、遠程培訓等平台。鼓勵有一技之長的農民通過承包、創辦經濟實體、組建專業化勞務隊伍等多種方式,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11、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經紀人培育工程,暢通農村市場流通渠道,促進農產品產、供、銷協調發展。針對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經紀人總量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培訓、引導和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牽頭創辦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技術協會,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經紀人經營規模化、活動組織化、手段現代化、功能綜合化、市場多元化、服務信息化。省重點培訓市、縣業務指導人員;市、縣重點培訓鄉村幹部、基層輔導員、合作社理事長、財務人員、信息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結合輔導員制度的建立,以縣、鄉農經人員為培訓重點,實行輔導員資格證書認定管理。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要求,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人員專門培訓計畫,對合作社財務人員三年內輪訓一遍;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財務人員必須要經過培訓,持證上崗。通過開展法律政策、合作社知識、經營管理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業務指導水平和合作社理事長經營管理水平。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工程,每個合作社培訓2-3名專兼職信息員。通過採取切實可行的培訓措施,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層輔導員、理事長、財會人員、信息員四支隊伍,提高合作社的整體素質。

四、保障措施

12、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部門在同級組織部門統一領導下,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健全人才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指導和協調,全面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工作。

13、加大投入力度。確立人才投資優先觀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爭取財政部門加大公共財政支持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力度,納入年度預算,在項目和配套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爭取金融機構優先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小額信貸,發展生產,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在創業培訓、項目審批、信貸發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