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2024年一校兩院年終工作總結

---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了包括黨政領導幹部、學者專家、企事業單位管理人等90餘人的兼職教師隊伍,全年共授課274人次,其中主體班外請授課比例近40%,鄉村班達到70%,委託培訓班次達到30%。項目合作專家為校院科研工作做出突出貢獻。

---踏踏實實做好老幹部工作。積極落實“兩個待遇”,使全體老幹部共享了學校改革發展的成果。高度重視老幹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認真聽取老幹部的意見和建議,耐心細緻地做好溝通工作,理順了情緒,化解了矛盾,圓滿完成了換屆選舉任務。堅持以人為本,成功舉辦23次各種形式的老幹部活動,提高了老幹部的凝聚力。

五、堅持圍繞校院中心工作“爭先創優”,教學輔助、行政管理和後勤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以“爭創一流校院,為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為主題,立足本職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採用“公推直選”辦法,在全市率先完成機關黨委的換屆選舉,工作經驗和做法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認可,並被《大連日報》刊載,市直兄弟單位紛紛前來取經學習。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製作宣傳片、校院標識、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隊伍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通過黨的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為完成年度工作任務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和組織保證。今年,圍繞教學科研咨政三大校院中心工作,行政管理部門、教學輔助部門、後勤服務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圓滿完成。

---大力推行校務公開。全年編髮25期《校委會紀要》、4期《校務會紀要》、9期《領導批示通報》,並以此為平台,將涉及校院重大事項和重要決策向廣大教職工公開,讓全校教職工及時了解校院的重要工作,了解校委會決策的過程,使大家在了解的基礎上,提高貫徹落實校委決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積極做好信息宣傳工作。今年信息宣傳工作無論在質上、量上還是在宣傳媒體的層次上都取得了新突破。共被校外媒體採用信息154篇,其中被國家級媒體採用11篇,較去年增加83%;省級以上文章23篇,較去年增加64%。校園網共采編信息近300條,其中各區市縣委黨校共上報信息58條。編髮《簡報》14期,《信息快報》5期,及時反映了校院各項工作。今年,我校繼續被省委黨校評為優秀通訊站。

---經費保障機制更加科學。積極爭取財政的支持,全年財政撥款與去年同比增加了38%,其中經常性經費撥款同比增長7%,專項經費同比增長121%。計畫調訓班次經費實現了“以撥代收”,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得到市財政全額撥款,校院經費保障長效機制初步建立。鄉村幹部培訓經費得到市財政全額支持,並將區市縣黨校的撥款劃撥市委黨校統一管理。

---強化成本核算。在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的同時,我們強化成本意識,繼續堅持單班成本核算,提高培訓效益。改革餐飲採購方式,變間接採購為直接採購,去除中間商環節。每天對採購價格進行公布,使餐飲採購真正做到了公開、透明、規範、合理,既保證了採購食品的質量,又降低了採購的價格,達到了從源頭上節約成本的目的。採購形式的變化,降低成本10%。

---加強區市縣工作業務指導。深入各區市縣黨校開展調研,對貫徹落實《條例》和《綱要》情況進行了檢查。加強了與區市縣黨校業務上的溝通,除組織召開區市縣校院長會外,還組織他們參加校院重要會議、大講堂,組織教員跟班聽課、參加校院教學大獎賽等20餘次,近300人次,推動了區市縣校院的工作。在校園網開設了區市縣黨校專欄,為區市縣黨校加強工作交流搭建了平台。對區市縣黨校鄉村幹部培訓進行了具體指導,並完成了今年的培訓撥款。

全年完成校內42個班次2448張教學資料光碟的製作和3個班次142張視頻資料光碟的製作。接待到館讀者3400人次,借、還圖書、期刊近7000冊。完成各類文字綜合稿件50餘篇,35萬字;收發檔案787件;接待由校以上領導帶隊的考察團42批次400餘人;車輛行駛38萬公里;簽訂各類政府採購契約31項,涉及金額947萬元;大型設備檢查維修2348台次(套),日常清洗、維修、更換7573件次,錄入更新18800餘條固定資產數據;全年就餐總計17.5萬人次。

XX年校院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一是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市委市政府對新時期“一校兩院”的建設與發展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夏德仁同志,市委副書記、市委黨校第一校長里景瑞同志,常務副市長、行政學院第一院長肖盛峰同志,市委組織部部長宋善雲同志,市人大副主任、社會主義學院第一院長田樹軍同志等市領導都多次聽取校院工作情況匯報,親自到校院檢查指導工作,出席校院重要活動,為學員授課,並對校院具體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今年共對校院重要工作批示48次,極大地推動了校院重要工作的開展;二是得益於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市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對校院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三是得益於校院堅持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校院置身於全市工作的大局中,找準位置、有為有位;四是得益於全校教職工不懈地努力工作,以進德修業精神助推校院事業的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現階段,我校離全國同類城市一流校院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廣大幹部的期待還有一定的距離。一是思想觀念還需進一步更新,現代培訓理念還沒有完全建立,對“四位一體”的培訓新格局沒有完全適應,部分同志全局觀、大局觀還顯不足,觀念滯後於形勢需要;二是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教學資源建設與實際需求還有差距,學員管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科研工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咨政作用發揮不夠,聯繫地方實際還顯不夠緊密;四是隊伍建設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整體素質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五是行政管理後勤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六是校園文化的靈魂作用還沒有很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