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經貿局年度回顧總結

二、理清思路,強化措施,全力推進全區工業化進程,努力開創經貿局各項工作新局面

按照區委、區政府制定的“5321”工程(即發展五大片區、建設三園、推進兩化、實現綜合實力跨入全省30強的奮鬥目標),我們確定了XX年全區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工業立區、工業強區”的長期優先發展戰略和“發展、穩定、服務”的工作方針,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努力在載體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全新服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為實現超常規、跨越式建設新*的目標做出新的貢獻。主要經濟指標是:XX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5.8億元,增長25.2%;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02億元,增長32.8%;實現利稅9.6億元,增長2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達到183家,新增70家,其中過億元企業32家,新增4家。具體工作中,突出抓好六個重點。

(一)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大力實施“工業立區、工業強區”戰略

1、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構築創業平台。重點抓好“一區三園”建設。“一區”:*經濟開發區。以重汽、濟柴、濟鍋、捷邁等優勢企業為核心,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大功率發動機、數控液壓工具機、建築機械、電子電氣、食品等產品。通過推進*與*“騰籠換業”工程互動、開發區與大學園區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支撐互動、“一區”與“三園”主導產業和產業鏈配套互動,引導產業有序聚集,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總量和技術裝備水平,打造以開發區為中心的*中西部機械裝備製造基地。“三園”:一是整合文昌、歸德工業園,建設承載*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機械裝備製造業,形成輻射帶動孝里、馬山、雙泉、五峰機械製造業及相關產業的開發區*工業園;二是整合水龍王、崮雲湖工業園,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基礎,建設承載*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新型建築建材業和機械裝備製造業,形成輻射帶動周邊工業經濟發展的水龍王工業園;三是加快建設萬德工業園,依託“一水一山一聖人”旅遊黃金熱線、五峰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和靈岩、蓮台山等旅遊聖地,建設承載*經濟開發區發展的輕工及食品工業,大力發展旅遊食品、旅遊紀念品等特色產品,形成輻射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發展的*南部工業園。每個園區規劃面積不低於15平方公里,區內達到排供水、電、訊、路“五通一平”,逐步形成合理布局、梯度有序、特色明顯、功能互補、結構最佳化、資源共享的工業園區新格局。

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重點發展以以重汽集團為龍頭的機械裝備製造業、以山水集團為龍頭的新型建築建材業、以佳寶公司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和以晶恆電器、科想空調為龍頭的電子信息四大產業。圍繞四大產業發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大做強產業鏈。機械裝備製造產業鏈的拉長,要以低值易耗的機械及汽車零部件為重點;食品產業鏈的拉長,要與農副產品的精細加工、增加農民收入,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新型建築建材產業鏈的拉長,結合城市建設,大力發展與大學園區、開發區相配套的房地產開發和生態居住環境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鏈的拉長,要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創匯、高效益為重點。二是培植壯大骨幹企業。堅持以優勢企業為核心,以名優產品為龍頭,以資本運營為紐帶,加快存量資產和增量投入向優勢企業集中,促其規模膨脹。重點做大做強30家骨幹企業,積極爭取省市企業發展的四項基金,優先向重點骨幹企業傾斜, 增強骨幹企業對全區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步伐,切實幫助骨幹重點企業解決貸款、擔保“兩難”問題。採取“爭、貸、籌、促、擴、融”的措施,加快多元化投資步伐。爭取到XX年,工業投入達到23億元,新培植過億元的企業4-6家。三是抓好技術研發。突出抓好技術改造,組織實施一批投資過千萬元的技改項目,集中投入,提高企業的發展潛力和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發展後勁。狠抓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緊緊圍繞大學園區建設,加強與大專院校的“產學研”聯合,爭取建立5個以上科技研發中心,增強對主導產業的科技支撐,實現“產學研”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促進科研機構網路化,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四是大力培植民營骨幹企業。以鄉鎮、街道園區建設為載體,重點抓好果蔬加工、儲藏,畜禽產品,澱粉、木器加工,造紙機械等有一定基礎的產業和產品,形成區域特色經濟,開發精品名牌。支持民營大戶以購買、控股、參股、租賃、承包等方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改組。力爭全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500戶,民營企業200家,真正形成“骨幹企業頂天立地、民營經濟鋪天蓋地”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