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2006年度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自查報告

主要工作:s0100

一、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為了貫徹落實盛市民營工作會議精神和決定,進一步最佳化政府的服務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縣委、縣府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民營經濟單位的合法生產經營活動,不得違反有關規定隨意進入企業檢查,嚴禁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各種例行檢查儘量聯合進行,臨時性檢查須經縣政府批准。嚴禁強制征訂各類報刊雜誌,嚴禁強行要求參加評比、競賽、研討等活動。縣政府召集15戶民營企業代表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對政府及職能部門的建議和意見。縣紀委、監察局牽頭,經貿委、招商局等部門參加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全縣20餘戶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軟環境作了調查,找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措施。對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縣委、縣府高度重視,提出了“不換思想就換人,辦不成事情就走人,破壞環境追究人”的處理原則。為加大監督查處力度,在縣監察局建立了經濟環境監督舉報投訴中心,負責民營企業投訴的登記、協調、處理和回復。同時,逗硬執行“五個工作日辦結制”、“安靜生產日制”(每月1至20日除違法違紀及涉及有關重大安全事務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到企業檢查收費),企業登記註冊互聯審批制度和市委、市府制定的“十條禁令”,在全縣引起了積極的反響,民營經濟軟環境出現了新的氣象。縣行政服務中心積極開展視窗優質服務競賽活動,工商局視窗要求登記人員必須“一口清”、“一次準”,儘量為民營企業和個體戶提供方便,得到外來投資企業科光建材化工有限公司等的好評;縣建設局將11項行政審批項目全部納入縣行政服務中心統一運作,實行特事特辦;縣衛生局視窗工作人員親自將辦好的證照送到個體戶手裡。

二、切實組織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和盛市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的要求,縣政府責成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紀監、法制辦、編辦等對行政審批事項逐一進行清理,凡已經取消的項目必須立即停止執行,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做好後後續監管和銜接工作。消除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我縣民營經濟大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環境。1—6月分批清理了14個具有行政審批職能單位的行政審批事項。一是對納入行政服務中心管理的10個縣直單位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各單位申報累計89項,經核實審查,合併取消20項,減少22.5%,保留的69項經縣府公告後,納入行政服務中心視窗公開受理;二是取消國土資源等4個部門部分行政審批事項15項,減少11.9%。清理後,全縣現有行政審批事項363大項,其中納入中心視窗面向社會集中受理的共280項,同時,按照盛市要求,對防“非典”期間部分行業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工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清理,規範了行政行為,簡化了審批程式,有效地推進了政務公開。10月下旬,縣政府決定全面清理縣政府部門行政審批項目,從制度上建立起服務配套、廉潔高效的行政服務體系,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目前,此項工作正在全面進行。

三、規範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考試工作

年初,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規定設立學法用法依法治理專門工作組,共7組。對公務員,特別是行政執法人員培訓,明確了縣府主要領導親自抓,縣人事、法制部門具體辦理的領導、辦事機構,要求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工作,每次培訓後,要逗硬考試,考試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執法。將培訓工作納入進一步完善執法責任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重要議事日程,作為本年度工作實施目標管理的內容,年終將對縣府部門落實執行情況逗硬考核獎懲。9月,結合省政府《關於加強行政執法隊伍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縣將加強行政執法隊伍教育管理與開展幹部作風整頓工作及開展發展民營經濟、解放思想大討論並舉。要求各鄉鎮政府、縣直各部門根據自身工作實際,認真組織,抓好落實,務必抓出成效。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縣交通、農業、工商、水利等部門狠抓隊伍“三個觀念”教育,建立健全“五項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十不準”等規定,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樹立了良好的行政執法形象。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一年來,我縣對安全生產監督、勞動、建設、交通、菸草專賣、農業、旅遊、藥監、衛生、畜牧、經貿等部門執法人員進行了培訓、考試,達600餘人次,切實做到了行政執法人員培訓、考試合格,方可持證上崗執法。同時,結合部門領導換屆等工作,組織各部門黨政領導參加了依法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