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律協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終總結

.李律師主張要將目前的業務點連成鏈,並以出版業為例闡述這一觀點。他認為可以以自己和本所的核心業務為中心先整合,分別延伸至該業務的上游和下游,然後把本所業務和關聯業務連成鏈,以合作為主,形成共贏的局面。他指出智慧財產權法律產品應當多元化,並以金融創新電子商務業務為例進行了分析。他把新的律師業務點總結為:金融產品標識商標化、金融產品商標的流程化、金融創新的反模仿設計、金融新產品模仿的風險控制、金融創新電子商務業務的風險控制、電子商務金融產品的信息披露規則、主營業務與新產品的品牌建設等。

他強調核心業務要不斷地創新並精心呵護,並以文化創意與信息網路的交叉為例,指出該業務的交叉領域可以作為律師業務研發的主要點。李律師形象地比喻高新技術的發展像栽樹、文化產業的發展像種蘑菇;網路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業務像栽樹,與核心業務相關聯的業務像種蘑菇。在實務中,他建議大家要關注引起本業務領域行業重視的技術,要看整合不同技術和行業資源的故事,要關注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的經營模式,要注意可期待利益不穩定性,要注意安插和套用智慧財產權成果,要強調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的延續性。

李律師建議律師同行要熟悉信息網路電子商務的行業模式,在法律的適用與案由的確定問題上要跳出技術之外。善於從各地法院收集並總結判決,針對同類案件進行分析有利於規則的歸納,並套用於指導客戶業務,要特別關注可期待利益不牢靠業務模式的風險控制。

在網路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的創新模式與品牌建設問題上,他就如下問題與律師同行們分享了他的經驗與策略:信息網路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的智慧財產權安排,網路融合和網咖數字娛樂套用的新型法律需求,著作權線上交易平台與娛樂產品線上發行,高新技術智慧財產權融資方案設計。

(六)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研究和業務開拓

2009年6月1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原副庭長羅東川在本次年會上作了關於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的演講。演講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目前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基本內容,第二部分就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兩個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問題做了講解。

1.中國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的基本內容

中國在1979年的刑法中就已規定了假冒註冊商標為刑事違法行為,但當時我國並沒有相關的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觀念也比較淡泊。XX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報告中把智慧財產權的刑事保護作為重要的問題,一些工作組成員對於我國的刑事程式不能夠有效的用於打擊盜版和假冒行為表示關注,特別提出刑事訴訟的現行追訴標準非常高,當時我國承諾降低刑事救濟的追訴標準。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我國主要致力於《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的修改,並沒有相應的部門來關注《刑法》的修改。

XX年,中美的智慧財產權磋商開始密切,美方對我國的刑法中有關智慧財產權的追訴標準提出了很多要求。在外在壓力和我國自身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相結合的情況下,促成了智慧財產權刑法保護在近年來得到重視和加強。在XX年,我國出台了降低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追訴標準的司法解釋。但是,我國的刑事保護、民事保護、行政保護有整體協調的作用,每一種保護都有自己的範圍,民事保護和刑事保護有明確的界限和分工,刑法不可能深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的指導思想不是為了打擊犯罪而打擊,而是要圍繞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大局,保證智慧財產權在建設創新社會中的作用,保障創新能力能發揮作用。

關於信息公開方面,羅主任還提到每年最高法院都會選取社會影響比較大的侵犯智慧財產權案件公布。在中國智慧財產權裁判文書網,可以查詢刑事、民事等各種裁判文書。保護智慧財產權辦公室還通過新聞發布會、網路及時發布相關的信息。

2. 關於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的兩個司法解釋

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的兩個司法解釋,都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為了履行入世的承諾,並且結合實踐中的具體情況而採取的重要措施。XX年的司法解釋中主要降低了追訴標準並對刑法智慧財產權條文中一些術語的規定做出了界定,包括相同商標、使用、明知、假冒他人專利、以盈利為目的、未經他人許可複製發行等概念,解決了實踐中由於理解和操作不一致引起的一些分歧。第二個司法解釋中加大了刑罰的適用力度,界定了複製發行的概念,並規定了四種不適用緩刑的情況。演講後,羅主任對各位律師提出的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追訴標準、複製發行概念的立法緣由、網際網路複製拷貝行為如何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個案答覆的函的效力等問題一一作答。

(七)進一步了解著作權司法審判信息與行政執法狀況

就著作權的司法審判決和著作權的行政執法問題,本次年會邀請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是產權庭副庭長陳錦川和國家著作權局著作權司副司長許超分別就上述問題做了精彩的演講。

1.著作權司法審判的信息對律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大有助益

2009年6月17日下午,陳庭長先就著作權侵權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問題在總結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和與會的律師代表做了分享。他還特別就侵權構成和民事責任的承擔問題談到:民法跟我們著作權法的關係;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對民法通則的原則和原理的重視;過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條件;即發侵權的構成與法律適用;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停止侵權問題以及賠償等民事責任的適用等。陳庭長還結合了一些具體案例,就著作權和外觀、商標、不正當競爭等交叉的案件進行了分析。這些典型案件的分析對律師實務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