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格線走訪小結2篇

走訪前,為了提高教師及格線組長的責任意識和參與熱情,學校進行了針對性的培訓。學校格線聯絡員事先與展茅街道負責格線工作的劉助理進行了溝通,將街道格線組需要我們老師走訪時傳達的一些信息及有關事項轉達給每位走訪的教師。要求每一位教師以各格線組每一戶學生家庭為主,力求走訪到每一戶人家,將情況記錄在《集中走訪記載冊》中,並以紀實的方式總結本次格線組走訪情況。

在集中走訪的1天時間裡,全體格線組成員共走訪了24個格線組的245戶家庭,在走訪過程中,教師向家長宣傳了黨和國家的有關教育政策法規、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教育取得的成果等。並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尤其是新居民學生家庭,交流了學生在校內外的表現,幫助解決新居民學生的思想意識、學習習慣、行為規範等問題,為家長提供了有關教育等方面的諮詢、服務。給予他們堅定的信念、溫暖的關懷和美麗的夢想,使這些遠離故鄉的新居民及他們的孩子在這兒找到歸屬感,也能象當地孩子一樣在螺門國小這方小天地里開始自己快樂的童年學習生涯。

例如:教導主任王彩萍老師負責的後沙洋第二 、三格線組,王老師在1月23日這一天裡由正副組長(兩位家長)一起走訪了兩個格線組的每一戶成員的家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為有格線組家長和學生一起陪同走訪,隊伍龐大,氣氛更加熱烈,家長們也相互交流了各自對孩子教育的方法,也從老師口中了解到了孩子們校內的品行,對以後如何更好地加強校內外相互協調教育進行了討論。

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我們老師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在校成績中等的學生,有時很難引起老師的注意。而在家裡,他們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家長對他們也寄託了厚厚的期望。深入到家庭細緻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學習環境、在家的表現;了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及教育方法;也了解了學生家庭的困境等,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加強了師生感情,增強了我們教師的責任感。

如:四年級第三格線組的11位學生,家庭背景比較複雜,新居民家庭有2個,其中學生張某和寧某屬於重組家庭,父母以買包子為生,父親在7月份出車禍負傷,至今還未痊癒,女兒比較聽話且學習自覺,成績較好;兒子學習不夠認真,成績也不理想,雖然在校表現較好,但在家卻很任性,特別是對繼母的態度,在他奶奶的溺愛下,對抗性較強。好在於他爸爸溝通、協調能力較強,一家人關係和諧。這次期末考試2個孩子均有較大的進步,令家長感到欣慰。

在走訪過程中,也有家長向我們格線走訪老師反映一些社會反面情況,希望我們老師能把這種問題反映到社區、街道。李某家住螺門龍門路,父母很是擔憂,家居環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周圍鄰居開了好幾家棋牌室,甚至還有一家出租給外地人開了美容院,每到晚上,他們那裡的路口就成了螺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些年輕女人濃妝艷抹,招攬男客,讓孩子們耳聞目濡,不利於孩子的學習生活。要求當地政府能好好管管。

我們格線教師了解到這種情況,及時匯報到學校的格線聯絡員,並把情況反映到街道的格線組,希望能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進而合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有如:螺門沿海路第十格線組根據學校集中走訪活動要求,走訪前組長與副組長提前約好時間,根據格線組內學生的個方面情況明確走訪的目的和內容。為了提高走訪效率,把這些孩子分成三類:各方面表現都很出色的、較出色的和表現較差的。組長與副組長討論根據三類型學生情況,確定走訪的內容為:第一類學生著重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生活和學習環境,交流孩子的發展方向和寒假活動安排,了解學校一些相關政策等;第二類學生著重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學習環境,與家長交流孩子的教育方面,分析孩子還欠缺的地方及糾正的方法,寒假活動安排等;第三類學生著重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親職教育方面,學生校內外表現及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暑假活動、學習安排情況等。根據這三類型學生情況,走訪的時候集中話題,避免了千篇一律。在走訪中,受到了家長們的熱情接待,在格線組長和副組長的陪同和介紹下,教師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使教師對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習環境等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對以後的教育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