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紮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

**鄉位於縣城以南32公里,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全鄉總面積153.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1.38萬畝),轄22個行政村、3.2萬人,XX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2.23億元,財政收入3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13元。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創辦新農村建設特區構想,到要求我鄉“先行先試、探索道路”,特別是

綜合試驗區獲得省委省政府批覆,全鄉上下廣泛動員、全面啟動,緊跟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節拍和部署,先行先試當先鋒、大膽大步大跨越,使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開局良好。

一、強化宣傳,在統一思想上形成共識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自3月4日,我縣創辦新農村建設特區學習討論會議之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行動起來,先後召開了黨政聯席會、鄉村幹部動員大會,由各村支部書記、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後,5月12日,組織召開了近千人參加的再動員大會,認真傳達貫徹市縣關於推進試驗區建設會議精神,並作了具體安排和部署。會議結束後,各包片領導到所包村主持召開民眾大會。動員股級以上的幹部,結合自己對試驗區建設的理解與行動,紛紛向市縣試驗區辦公室撰寫徵文,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啟發了改革思路。同時一次性投入3萬多元,在省道s216線兩旁樹立永久性標語牌9塊,各村也在人口較集中的自然村懸掛3塊以上的永久性標語。另外還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簡報等媒體強化對試驗區建設工作的宣傳,激發“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氣,讓“八篇文章”家喻戶曉,人人參與。

二、合理規劃,在科學發展上奠定基礎

在編制規劃中,既體現產業特點、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徵,又考慮到實際建設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於民眾生產,又有利於民眾生活。規劃工作在鄉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多次召開鄉村幹部徵求意見會、黨政班子聯席會,集體制定了《**鄉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及十項相關《實施細則》。《實施方案》依據本鄉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產業分布特徵和農業農村基礎,規劃以集鎮為中心,以s216和馮達路沿線各村為龍頭,以油茶、板栗、茶葉、食用菌為支撐,以旅遊開發為抓手,連線縣內“一園四景”,著力抓好吃、購、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通過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終形成“一點三線帶一面”的格局。《實施方案》為科學發展提供了依據,明確了方向;《實施細則》為強力推進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三、健全組織,在推動建設上提供保障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切實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及其他副科級領導任副組長,鄉機關全體幹部和部分鄉直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宣傳組、指導組、保障組、協調組和督導組,明確了相關職責和工作制度。組建了專門辦公室,抽調4名專職人員,配備兩台電腦,安裝一部電話,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經費、有版面。與此同時,還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抽調農業、村建、國土三個單位10名專業人員組成土地流轉中心、山林流轉交易大廳,實現了制度上牆,人員到崗,責任到人,經費有保障,檔案實行微機化管理,切實做到創建工作有人抓,具體工作有人乾。建立了領導幹部當“村長”和單位包村責任制,加強對試驗區建設工作的指導及協調。

四、創新舉措,在重點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該鄉地處深山區,山林面積廣,耕地面積少,人均耕地不足0.5畝,經過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轉耕地5074畝,流轉率達38%,規模在100畝以上5戶。同時,重點在山林流轉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轉交易大廳,現已流轉林地66983畝,流轉率達33%,其中5000畝以上的三戶。一是政策驅動。對集體與農戶的山林資源進行所有權、使用權界定、登記,明晰產權關係,發放林權證書,鼓勵民眾自由交易和流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幹部、能幹人、明白人的帶頭作用,鼓勵他們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場。三是招商促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對連片的鄉村集體林場和農戶自留山經營權進行流轉,先後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這裡承包林場,搞規模經營。上海商人許巧根與英窩村委會簽訂了5000畝林地承包契約,承包期為50年,總投資XX萬元,主要搞茶產業的研發工作。城關鎮下崗職工朱義與石船村委會簽訂了500多畝林地和魚塘承包契約,隨後投入180多萬元建起了農業生態示範園。四是合作拉動。由村集體或農戶出林地,投資者出資金,實行所有權不變,使用權共有,聯合經營,成立專業合作社,按股分紅。五是幹部推動。堅持指導而不干預,放手而不撒手,強化領導,跟蹤服務,做創業人員的堅強後盾,鼓勵鄉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把山場當工廠建、把基地當企業辦。六是龍頭舞動。豫達栗品有限公司、福源茶葉合作社和裕農油茶合作社三家農業龍頭企業分別承包基地,組建專業合作社,使“組織+基地+社員”的路子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