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紮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

(二)幫民富,提升農業服務上水平。

(1)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做文章。按照“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制定了三年產業規劃和發展農業產業優惠政策,突出農業基礎地位,明確了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相關產業。利用國家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對石船、獅塘等16個村的農田進行改造,夯實了農業現代化基礎。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種植了優質、高效的超級雜交水稻、“雙低”油菜、小麥和其它小雜糧,全年糧食產量達10160噸,較上年增長6%。大力發展以板栗、油茶、茶葉、淮南豬、小山羊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與改造板栗基地6000畝,新建一個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大別山板栗交易市場”。在大造、新店等7個村發展與改造油茶基地7000多畝。大力發展茶產業,把英窩、新坳等4個村打造成茶葉專業村,規範和完善幸福茶廠的加工環境和設備條件,實現“茶廠標準化、加工規範化、產品無公害化”的目標。在油河、獅塘等4個村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產量將達到15噸。另外,還大力發展相關產業。重點加強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為每個村至少建成一個農村市場連鎖超市,並在各村逐步建立包含運輸、餐飲、文化、中介服務等項目的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繪製了月亮潭、灌河濕地等景點導遊圖和宣傳彩頁,加強對新店老街、顧圍子、雩婁高中和顧敬之舊居實施保護,旅遊業蒸蒸日上。

(2)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做文章。針對當前鄉鎮出現的農業服務機構設定不合理、農業服務機構人員素質低、對農業服務機構管理指導不夠有力、農業服務機構缺乏工作經費,這一嚴重製約農業發展的問題。鄉黨委、政府重點把鄉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破解“三農”難題的主要抓手,相繼成立了農機、農技、林業、水利、畜牧五個農業服務組織,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服務組織社會化。五個服務組織有的是由政府引導,有的是由政府和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組織和自然人獨立創設。其組織有自主的人事管理權和收益分配權,其技術服務活動受市場驅動和制約,服務費用大部分源自於服務收益。二是服務技能專業化。根據我鄉重點農業產業經濟發展的規模,配齊畜牧、農業、林業、水利等科技人員,經常邀請農業部門分期分批對他們進行知識更新培訓,提升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能力,解決農技人員知識老化和不適應目前農業農村變化了的新形式問題,從而增強為農業服務的科技力量。三是服務功能全程化。服務組織堅持以科技服務為主體,同時完善各類配套服務,包括市場需求預測和種養項目選定,種子和種苗、肥料和飼料、農藥和獸藥等實用技術的供給與保障,產品的收購、貯藏、加工與運銷等。推廣實施農業保險,解決農民種田後顧之憂。四是服務機構網路化。積極構建鄉、村兩級農業科技服務網路,做到農民找技術員不出村,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並定期開展科技下鄉、服務到田間活動,切實履行其服務農業的職能。

(3)在合作組織上做文章。緊緊圍繞板栗、油茶、茶葉、食用菌、生豬、土地、山林、農機等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服務、生產資料服務等行業,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努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帶動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到目前為止,全鄉在工商部門註冊專業合作社16個,入社農戶2202家,入社率31%,農戶帶動率67%,入社資金XX多萬元。例如,淮南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採取“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已發展能繁母豬490頭、後備母豬568頭,年產仔豬18370多頭,仔豬供不應求,已成為鄂豫皖三省沿邊最大的仔豬生產基地。另外,按照鄉黨委確立的“培育一個產業、開拓一個市場、建立一個組織、致富一方民眾”工作思路,以支部為龍頭,以合作組織為紐帶,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在淮南黑豬合作社和福源茶葉合作社分別建立了黨支部,同時在每合作社都建立了團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