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紮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

(三)教民做,引領百姓賽跑。根據我市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的總體要求,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建立完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體系,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素質,造就一大批新型農民,使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大幅度增加,帶動能力顯著提高。一是狠抓基礎教育不放鬆。積極爭取扶持資金、用足用好危改資金、鼓勵外出成功人士捐獻資金、挖掘社會閒散資金,累計投入700多萬元,新建許沖、金崗山、油河、英窩、梅河五所國小教學樓、一所幼稚園、一中男生宿舍樓及教師宿舍樓。同時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整合資源,最佳化布局,強化師資培訓,發展遠程教育,中招考試中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一。二是狠抓人力資源開發。在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嚴格按照各級社保、扶貧部門要求,結合本鄉實際,注重服務,科學運作,使全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鄉累計培訓1100人,成功轉移970人,已成為試驗區建設的主力軍。三是支持人才創業。鼓勵鄉村幹部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自主創業,並在項目上支持,在資金上扶持,在待遇上保障,在政治上關心,在成長上幫助,在生活上關愛,教育大家摒棄“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樹立創業光榮、安貧可恥的意識,先後湧現出洪坤德、周作福、楊家成、羅資軍等創業典型。據統計,全鄉共有鄉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參與創業36人,其中科級領導幹部2人,領辦項目2個;鄉幹部8人,創辦項目11個;村幹部20人,創辦項目20個;大中專畢業生6人,創辦項目3個。四是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實施回歸工程是試驗區建設的需要,是招商引資的重要抓手。為做好這項工作,鄉成立了回歸工程領導組,並設立回歸工程工作專門機構,具體負責協調和服務全鄉外出經商人員回鄉創業工作。通過召開座談會、茶話會、實地慰問、發邀請函等形式了解外出人員思想狀況,動員他們回鄉創業。目前,有三位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投資7000多萬元,新上項目兩個。

(四)重民生,實現城鄉一體化。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工作部署,以村鎮規劃為龍頭,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加大公共投入為切入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一是抓規劃,著眼未來謀發展。在規劃工作中,由國土、村建、交通、供電等部門協同配合,充分尊重民眾意見,堅持做到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規劃配套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科學管理模式”,對幸福村大河埂和黃泥榜村張柒坊兩個“城中村”進行規劃整理,鼓勵農戶通過宅基地互換,到規劃點集中建房,對農民退出宅基地的,在規劃集中地段給予一定的建房用地。新村建成後安置90家、440多人,已為全鄉新農村建設亮點。二是抓整治,最佳化人居環境。深入開展“六城聯創”工作,累計投入資金1億多元,先後開闢兩條各1200米的商業街,拆遷重建一條1000米的老街,高標準建成了行政區、工業區、貿易區和文化娛樂區,新建農貿市場一個、小商品市場一個、社會客車站一個,鎮區達到了“四通一平”,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100%,建成區面積2.2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2580人,達到了撤鄉建鎮的標準。深入開展“一池三化四清五改”活動,圍繞省道s216線和縣鄉循環路,對可視範圍內,所有堆放的柴草垛、違章建築、豬圈、廁所、破舊建築物進行清理,把兩條公路打造成生態路、文明路,同時向村組延伸,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水質符合飲用水主要衛生指標;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90%;村莊環境、家庭衛生整潔,草堆、土堆、糞堆等按規定堆放;家禽、家畜實行圈養,衛生村莊達30%以上。通過全鄉幹部民眾共同努力,連續兩年被市六城聯創工作領導小組授予“紅旗單位”,XX年成功創建省級“衛生鄉鎮”,在今年全市54個省級衛生鄉鎮複查驗收中,排名第一。12月中旬省民政廳將到我鄉檢查驗收撤鄉建鎮工作。三是抓投入,確保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多渠道籌措資金531萬元,修通4公里的水泥路和兩座橋樑。新建財政、工商兩家辦公大樓。為加快集鎮街中河道治理,爭取到國家小流域治理項目資金XX多萬元,已進入招標程式。四是抓配合,駐村縣鄉單位齊心協力。各單位以“雙聯雙促”為抓手,努力把基本情況摸準,把工作制度定明,把工作職責講清,並在資金和物質上給予了大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