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2009年農業產業化和三資工作總結

(三)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多元化人才。荷仙集團堅持以人為本,全方位吸納引進各類人才,積極實施人才戰略,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XX年,集團從大專院校、人才市場共招聘了40多名技術人員,目前集團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400多人,其中,中級技術人員100多人,高級技術管理人員16人,外籍食品專家8人,擁有技術工人2480人,占員工總數的60%以上。他們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不惜重金引人才。集團從XX年開始高薪聘請了8名日本國食品技術管理專家常駐集團,負責新品開發、技術創新、經營管理,使集團與國際市場建立了較為穩固的關係;二是崗位培訓育人才。集團聘請有關專家堅持對工人進行崗前培訓。XX年,集團邀請了商檢部門、質檢部門進廠為職工進行講課,共舉辦各類技術講座3期,參訓人數3000多人次。同時定期選擇一批生產工人外出培訓,為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提供了保證。

三、存在問題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多數是近年由農民自發發展起來的,有些問題已經制約了其發

展。

1、合作組織內部管理不規範,決策不民主。一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具體的管理制度,如議事制度、監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二是組織機構不健全,還有部分專業合作組織未設財務管理機構和監事機構;三是合作意識不強,只願利益共享,不願風險共擔。

2、會(社)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人才缺乏。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中的農民帶頭人大多數綜合素質不高,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強,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更缺乏,這就造成現代農業技術、生物技術、新品種的種、養、加模式技術缺乏,對政府部門的依賴性增強,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創新和發展。

3、組織化程度低,帶動力不強。絕大多數合作組織規模小,全縣80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會員人數在1000人以上只有7個,100人以內還有30個,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服務功能較弱,有的僅起到單一的生產合作作用,難以實現“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的目的,達不到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農業利用“三資”

近年來,我們將農業招商引資、引導“三資”(民資、工商資本和外資)開發農業作為解決農業資金投入不足、增添農村發展後勁的重要措施來抓。在進行了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制定了農業利用“三資”、有機農業園區招商引資的意見,加大對農業項目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組織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活動,以有機農業園區為載體,8月8日召開了寶應有機農業暨項目推介會,10月份先後兩次舉辦了台灣和上海客商寶應農業專題推介會,較好地宣傳推介了寶應農業。收集整理了一批有價值的農業招商項目,印發3000本《農業招商指南》,刻錄500份光碟,編制了5000份“寶應縣農業優勢項目”。目前全縣已經形成了以“一區五園”為主的農業園區格局,深度開發農業資源和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近10萬畝,促進了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業效益的提高,推動了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寶應縣的農業利用三資工作,特別是外資工作,在全市完成較好,受到了市領導肯定。

XX年完成部門招商引資2736萬元,占年初目標的228%,其中外資項目155萬美元,占任務的775%。全縣農業利用“三資”144個項目,總計投入5.2億元,占市下達目標的173.3%,其中:民資和工商資本132個項目,投入4.4億元,增長53.85%,農業利用外資12個項目,投入944萬美元,增長45.2%;144個項目中,種植業58個項目2.65億元,林業9個項目1億元,水產50個項目7199萬元,園藝業14個項目5189萬元,畜牧業13個項目2963萬元;132個民資和工商資本項目中,投入在500萬元以上的有14個,共投入2.5億元,其中投資最多的維盛板業有限公司到帳資金達8500萬元。

雖然我縣今年農業利用“三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和兄弟縣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單個項目規模小,利用外資總量少,農業三資企業帶動農戶致富的效果不太明顯。

XX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我們將圍繞農業增加值2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農業項目引進民間和工商資本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4個等目標努力開展工作,主要思路是:

1、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組織領導力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培育與發展事關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象抓招商引資那樣,抓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切實把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來抓。進一步強化職能作用,加強調查研究,摸實情、辦實事,及時解決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認真落實扶持政策。對於縣重點龍頭企業,在基地建設、原料採購、設備引進、產品出口以及體制創新、科技進步、投融資等方面給予扶持。縣財政支農資金重點向龍頭企業傾斜,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縣重點龍頭企業獎勵基金。鼓勵支持縣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多種形式的風險共擔機制,通過訂立契約等形式,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效載體,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牽頭領辦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廣大農戶組織起來,按照省委辦公廳[蘇辦發(XX)8號]《關於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切實抓好落實,縣鎮政府將採取有力措施,制定出台優惠政策把好事辦好。一是用“以獎代補”形式,解決建立和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啟動資金。二是落實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資金扶持。縣、鎮財政在支農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將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提供各種信用貸款。三是給予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運輸政策的優惠。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產品運輸,享受江蘇省“綠色通道”政策,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