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總結

(八)湖泊治理有序推進。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75個,面積2762.2平方公里,其中面積接近或超過100平方公里的重點防汛湖泊有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和汈汊湖5個。由於五大湖泊堤防長期沒有整治,病險較多,防守任務極重。對此,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已把四湖流域整治工程列為專項抓緊實施。一期工程總投資4.52億元,計畫疏挖清淤100km,至目前,已完成26.491km試驗段整治工程,其餘段面邊坡土方開挖任務已達60%,年底可全部完工。

(九)農村水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全面推進 “十一五”25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的建設工作,2010年爭取中央電氣化專項資金162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390萬元,拉動社會資金21.8億元,實現電氣化縣建設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的目標;認真做好小水電代燃料擴大試點工作,爭取國家下達投資2300萬元,為201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6項代燃料工程、新增代燃料裝機1.424萬千瓦、代燃料人口5.6萬人打下了基礎;加強水能資源開發與規範化管理,科學有序地發展農村水電,全年新增水電裝機15.8萬千瓦,目前仍有89項、總裝機容量211.8 萬千瓦的水電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十)仙洪新農村試驗區建設取得實效。仙洪新農村試驗區是省委、省政府直接抓管,近20個單位集中會戰的重點工程,水利工程作為主要項目之一,在廳黨組的高度重視下,不斷落實工作責任,強化工作基礎,突出工作重點,加強檢查指導力度,提升技術服務水平,深化體制機制創新。陸續出台了《仙洪新農村試驗區建設水利專項規劃》、《仙洪新農村試驗區建設溝渠整治實施方案》、《仙洪新農村建設農田排灌設施管護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檔案。同時,狠抓工程建設管理,共下達近4000萬元投資計畫。至目前,已完成溝渠疏挖52.95公里、襯砌41.5公里,分別占下達計畫的100.6%、16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有10萬人受益,占下達計畫的100%。

二、主要做法及體會

1、重視民生是根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各類惠農政策和支農資金分別以不同方式服務農村,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很大一部分直接用於事關民生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水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去年起,省委、省政府建立仙洪新農村試驗區,集中力量解決試驗區內事關民生問題,農村水利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其中,目前省已投入近4000萬元用於疏挖襯砌溝渠近百公里,並提前解決了試驗區內10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目前,正全力推進試驗區內農田排灌設施管護體制機制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推動了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步伐,各地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以人水和諧為目標,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渠暢、堰滿”的農村水環境,大力推進以農村塘堰、溝渠的清淤整治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隨州市掀起“千村萬塘”建設高潮,市財政撥付“以獎代補”資金960萬元,新建堰塘1358口,改造堰塘10000口,新增蓄水能力2600萬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 10萬畝,不僅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而且美化了村容村貌,深受當地幹部民眾歡迎。鄂州市大力推進“清潔鄉村,美化家園”工程建設,計畫用4年時間,投資4800萬元,清淤改造塘堰1200口,在全市每個自然村建一口標準“當家塘”,方便民眾生產生活,改善農村水環境。目前市財政已投資1200萬元,開挖改造塘堰328口,積極打造新農村現代水利新模式。

2、加大投入是保障。近年來,我們不斷完善“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補充”的投入新機制,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和富聚效應。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省財政對水利建設進行了重點傾斜和支持。“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5億元用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其中,連續四年共拿出1.62億元用於中央小農水項目配套。同時,省政府採取統貸統還等超常規舉措,從銀行貸款4.6億元用於飲水安全項目,貸款12億元用於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配套。在省級財政的引導下,各地也加大了財政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本年度荊門市市縣區財政落實“以獎代補”資金1200萬元,宜昌市財政落實1400萬元資金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監利縣在財政資金困難的情況下,計畫籌措資金1.2億元,分2年對全縣354處中小型骨幹泵站進行更新改造,目前,已投資5000萬元,完成25座中小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務。洪湖市不斷創新投入新機制,採取科學規劃爭投入、財力傾斜硬投入、整合項目驟投入、林水結合引投入、以獎代補激投入、社會力量補投入、勞動積累集投入、深化改革增投入、轉變觀念抓投入等九大投入形式,使之成為全省新農村試驗區的典範。

3、科學規劃是關鍵。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去年十一月已要求各地抓緊編制縣級農村水利綜合規劃,並採取通過縣人大審議等形式賦予法定效力。今年4月,還舉辦了縣級農村水利綜合規劃培訓班,為切實做好各地的規劃奠定了技術基礎。天門市在早在2010年就安排財政資金30萬元編制完成了《農田水利XX年-2024年建設規劃》,並經市人大審議通過,保證了規劃的科學性、合法性和連續性,從而使政府各部門的項目及資金安排能統籌在總體框架內,起到了協調有關部門、整合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作用,較好破解以往各部門項目申報難、資金整合難等問題,同時,保證了分步分片實施,一年接著一年乾,一張藍圖繪到底。從目前依照規劃搞建設的實施情況看,效果十分明顯。據最新統計,截止6月底,全省各縣市區基本完成了規劃編制工作,有近20個縣市規劃已經通過了本級人大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