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總結

4、深化改革是基礎。近些年,我們不斷推進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的改革,為農村水利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項目建設“四制”推行、各類建設項目資金分配和管理辦法的出台、鄉鎮水利站和水管單位體制改革、水價及水費計收改革、農民用水戶協會壯大完善、受益戶共有制經驗的推行、小型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以林養渠”建後管護新機制的探索等一系列大膽創新、深化改革的舉措,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後管護的新形式、新辦法,確保了農村水利工程的長期有效運行和農民持續受益。

5、組織領導是保證。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緊抓不放。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現場會召開後,各地、市、州相繼召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對工作進行組織動員、安排部署。武漢市、襄樊市、黃石市、恩施州、潛江市、仙桃市、天門市等制定了《全市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意見》,並以市政府名義下發。荊門市、襄樊市、十堰市、隨州市各縣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田水利建設指揮部(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通知》和《意見》,逐級簽定了責任狀,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其他領導配合抓,村組幹部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為抓好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地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深入水利工程建設一線,督辦檢查、指導施工、協調矛盾,極大地增強了各地乾群投身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黃岡市有市級幹部、鄉局級幹部、村級幹部組織的專班長期奮戰在水利建設一線。宜昌市、潛江市組建由市領導掛帥的督辦組,深入工地,對大工程和市辦重點工程進行分片駐點督辦,督進度、督質量、督平衡,為水利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孝感市開展組織“四大家”領導、各縣市區分管書記或縣長以及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通過觀摩典型、總結成績、查找問題、交流經驗等形式,對全市冬春水利建設開展全面檢查督辦,有力促進了建設進度。

三、存在的問題及打算

總體講,本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形勢較好,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定位不夠明朗。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定位應該是“規劃依託、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但目前從建設的情況來看,有些地方忽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規劃,有些地方忽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政府主導作用,有些地方忽視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主體,以致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開展。

二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體制機制還不適應新的形勢。農村稅費改革之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資金投入渠道不明。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國家、省重點基建項目和有國家投入的小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熱,地方自籌資金建設的跨村、跨鄉鎮的中小型骨幹水利工程建設進展不理想。農民投工投勞一直以來都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支柱,但近年來,投工投勞數量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取消“兩工”後,現行的“一事一議”政策來調動農民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熱情仍不見回暖。今年和上年度相比仍於持平階段,全省投工投勞均在2億個積累工左右,遠不能滿足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需要。

三是建後管護機制不暢制約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發展。農村體制改革後,農村土地由集體經營轉變為農民分散經營,已建成的農村水利工程由於管理體制沒有理順,產權歸屬不明確,國家、集體、受益戶三者的職責和義務沒有明確的界定,導致很多農村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脫節,管理、維護主體缺位,除大中型工程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外,大部分小型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無人管,有急需但無工程可用。加之各地長期存在重建輕管、重大輕小、重樞紐輕配套等問題,致使許多小型農村水利工程成為“棄兒”,形成“國家管不到、集體管不好、農民管不了”的無序局面。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全省水利建設的實際,在新一年度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我們將以農村水利綜合規劃為依託,不斷更新觀念、調整思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指導、引導抓好面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探索水利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打破傳統興修水利的格局,加快新時期農田水利建設事業的發展,力爭使我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組織形式、管護機制上有新突破,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創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