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辦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

6、強化宣傳,樹立典型,及時總結先進經驗。及時組建了新農村指導員工作宣傳組及各鎮(鄉)宣傳工作小組,進一步加強新農村指導員的宣傳工作,對一些優秀的新農村指導員及一些先進工作經驗,工作方法給予及時的宣傳報導,更好地激發了全縣新農村指導員的工作熱情。如基層辦積極配合桂中電視台及時報導了區地礦局指導員韋世忠、市政府辦指導員覃育、縣供銷聯社指導員何山的典型事跡,同時桂中日報也刊登了李君、王新德、陳寧、梁智明、余華等指導員的先進事跡,使全縣新農村指導員迅速形成了“人人學習先進,個個爭當典型”的良好氛圍。據統計,我縣宣傳新農村指導員的文章獲得採用的有:《桂中日報》25篇,《象州新聞》24篇,來賓黨建網65篇,全縣投稿率及採用率走在全市前列。

7、突出重點,及時換位,全力投入抗旱救災。今年入夏以來,全縣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全縣受旱面積達51.35萬畝,其中輕旱16.78萬畝、重旱29.57萬畝,乾枯5.51萬畝;15 座水庫、156座山塘已乾涸;因旱造成人畜飲水困難2.76萬人、2.92萬頭。旱情發生後,我縣新農村指導員把參與抗旱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時調整工作重點,轉換工作角色,積極組織廣大民眾開展抗旱救災和生產自救工作,力爭把旱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一是組織所駐村成立抗旱領導小組,加強指揮與監督,全面負責抗旱救災工作;二是組織廣大民眾加大對水毀工程修復,積極做好水利渠道的清淤防滲堵漏工作,提高渠道的輸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率。三是多次帶領各有關部門深入抗旱工作的一線指導和幫助民眾進行生產自救,對於旱情較重,有水源條件的地方,堅持科學抗旱,充分發揮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行補水灌溉;對無水源的耕地,根據當地情況,引導民眾進行改種;四是組織工作隊深入民眾,組織民眾手中分散的抗旱機具進行抽水抗旱自救;五是認真收集雨情、旱情,並主動向後盾單位以及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爭取得到物質和資金支持。據統計,全縣共發動民眾抗旱人數5.39萬人次,投入抗旱機具2496台套,機動運水車輛190輛,抗旱用油303噸,抗旱用電27.97萬度,投入抗旱資金210萬元。總計抗旱澆灌面積18.1萬畝。臨時解決人畜飲水困難1.58萬人、1.69萬頭牲畜。由於措施有力,我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災情的發展。

8、帶頭宣傳,作好表率,使十七大精神深入民心。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明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幾大任務。為把十七大精神貫徹到千家萬戶,家喻戶曉,各指導員嚴格按照《象州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工作方案》的要求部署,充分發揮指導員應有的指導作用,一是帶頭學習,全縣廣大新農村指導員都能自覺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參加縣、鄉舉辦的各種理論研討班、培訓班、報告會,專心聽取專家、學者對十七大精神的分析和講解,進一步把十七大精神學深學透;二是帶頭宣傳,通過集中學習、組織宣講、文藝演出、出版板報牆報和印發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並在宣傳活動中努力達到“六個一”要求即統一一個思想認識,建立一支宣傳隊伍,記好一本民情日記,化解一個矛盾糾紛,探索一條發展路子,辦好一件實事好事,真正使十七大精神能進村入戶,家喻戶曉,讓十七大的思想精髓深入人心。據統計,參加宣講十七大精神指導員277人,召開會議宣講367次,深入村屯、農戶開展宣講1319次,組織文藝隊演出98場次,出版牆報板報200多期,印發知識手冊及資料2萬多份(冊),受講黨員民眾10.3萬人。

(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方面

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是村級黨組織、村委會、共青團、婦女、民兵等組織和黨員、幹部、民眾開展學習、工作及其他活動的主要陣地,是黨和政府為民眾提供文化、教育、醫療、娛樂等公益性服務的重要場所。為使全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緊扣全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工作實際,圍繞“統一規劃、及時實施、多方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把開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精心規劃選址,狠抓工程質量,使全縣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能如期竣工。

經自治區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我縣共有31個村(社區)納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規劃管理,其中行政村25個,社區6個,新建15個,改建16個。縣級以上財政補助專項資金94.06萬元,縣財政配套資金14.5萬元,縣黨費配套1.84萬元,目前到位資金30.8萬元已全部下拔到各鎮(鄉)。

我縣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中,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建設經驗不足的困難,面對中央配套資金未到位、資金缺口大的難題,我縣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任務。截至XX年年11月底,全縣31個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其中:可投入使用23個,正在裝修中8個,建築面積均在90平方米以上,其中最大建築面積達570平方米,平均建築面積125.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