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活動個人體會

今年七月,我有幸的參加了市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活動。工作以來,第一次參加市骨幹教師培訓,我十分珍惜這次機會。期間,聽了教授、老師們的精闢論斷,使我對國小英語新課程的目標和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習時間雖短,但對我影響頗大,我不光學到了如何去更好地教學,更從黃教授那裡學到了師德與熱情。

參加本次培訓的教師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骨幹教師,他們都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我身為一名年青教師,能與他們同窗學習,覺得十分榮幸。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我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其中有很多老師都在教牛津英語一年級的教材,我們並對一年級牛津的英語教學展開了討論。我們一致認為在一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應注重與學生的交流,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何在牛津英語的教學中做到這幾點,我們認為必須有著幾方面的認識。

一、直觀教學,快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語言交際能力。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兒童進行活動的主要動力。兒童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肯定的情緒相聯繫,它可以激發兒童的求知慾,可以降低兒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一定活動內容上,並能喚起兒童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的欲望。有了興趣,兒童就會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工作報告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在牛津英語的教學中,採用直觀教具、遊戲、全身性的反應活動、都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本身的興趣,並能幫助他們加深理解,加深記憶。例如:在教食物時有許多的單詞,如果靠單純的記憶的話,會顯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採用了直觀教具,像照片,實物,不僅使學生記憶深刻,也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樂意接受。又如:在教relationships,在課堂上採用互動的學習模式,讓大家相互介紹家庭成員和之間的關係,有時,會鬧出笑話,隨後大家一起糾正,這樣學習,學生感到很快樂,同時,也覺得印象特別深刻。

二.培養自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於發展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 “認知發現說”認為(文章轉自實用文檔頻道XX09) ,學習不是被動機械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布魯納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他認為,學生和科學家的智力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樣的,無論掌握一個概念還是解決一個問題,入黨申請書發現一個科學理論,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此,他大力提倡發現法學習,所謂發現法,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要儘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可見,教師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培養獨立思考習慣十分重要。在牛津英語教材中,許多unit都要求學生去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例如:6a,module1,unit 3,let’s go中的一張地圖,它要求通過學習句型:how are we going to get to…?來認識路並要求能給別人指路;又如:6bmodule1中四個unit: fire,air,water,the earth都要求通過學習能獨立思考這些自然元素對人類的作用;這些知識涉及到其他的許多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學到語言知識,開闊了知識面,也培養了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