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培訓學習體會:創新寫作教學之我見

二、樂練筆

1 、落實練筆計畫。切實可行的計畫是指導習作教學進行系統訓練的有效保障,每學期寫人、記事、寫景、套用文等題材我們都按計畫訓練,做到有的放矢,紮實推進。

2 、規範課堂教學,突出習作方法的指導。即改革習作課課堂教學,上好各類型習作課(包括寫前指導、習作評改等),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3 、加強片段訓練。

(1)經常性:練習量加大,保證每周至少三篇。

(2)適時性:結合季節變化、教學進度、政治時 事情況隨時進行。

(3)專題性:如專門對外貌描寫、場面描寫、景物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動作描寫等等進行訓練。

如結合課文學了《少年閏土》,讓學生寫出人物的外貌。《迷人的張家界》一課,讓學生寫出一處景物。學習了《豐碑》、《白楊》讓學生以老軍需處長、白楊的精神結合自己的實際寫習作,學習了《桃花心木》讓學生以“養成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為題寫習作。聯繫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又培養了學生人文素養。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練筆,春天一到,大地甦醒,繁華似錦。讓學生借春遊之際觀察自然景物,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重點觀察的景物的特點,寫寫觀察引起的聯想。農民收穫繁忙的景象更是學生寫作的好素材,每到這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察大自然,觀察農民收穫的喜悅和忙碌的情景。學生覺得新奇有趣,容易產生表達的欲望,達到“情動而辭發”的情景。

另外,讓學生寫觀察周記、記讀書筆記、寫學後收穫、古詩譯文、語文實踐活動的體會等,通過這些各種形式的練筆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三、多途徑

通過多途徑的習作教學使師生在思想上經歷了由忽視到重視,從畏難到喜歡的過程。通過多種途徑的訓練,使學生打消了習作畏難的情緒。多途徑改單調為豐富,變枯燥為興趣,使死水成活源。既有效訓練了學生習作的能力,又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1 、自辦手抄報。給學生一塊自由的小天地,讓他們自由去耕耘,在實踐中感受寫作的樂趣,領悟寫作的奧妙與真諦,讓他們在歡快愉悅的環境中讀同學的作品,寫小報的稿子,盡情的展示自己表現自我。辦手抄的活動調動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閱讀與習作的濃厚興趣。

2 、加強口語交際的訓練。在口語交際的訓練途徑中,除了把語文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之外,還創設各種情景強化口語表達訓練。如在“口語交際”課上,我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最看不慣的一種現象”,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進行口述。學生討論熱烈,發言積極,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指出了班內的一些不良現象和個人的不良行為,既解決了班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 、開闢“談天說地”欄目。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班級的不同情況,抓住各種有利的時機,如課前五分鐘、晨讀、班會、閱讀課等來組織小型的、隨機的話題演講;變“寫日記”為“說日記”,將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口語表達出來,從而鍛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4 、“說作文”比賽。

5 、訓練“快速成文”。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切實從轉變教育思想入手,讓學生學會能習作、會習作,從提高素質人才著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人才觀,改革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習作實踐和探索,使習作教學溢放出科學化的縷縷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