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大一下期末總結

回看上學期的總結,發現許多不足:(1)總在感慨和傷逝,少有具體的分析和總結;(2)看似面面俱到,實則泛泛而談;(3)仍處於躊躇徘徊階段,沒有對未來明確的規劃。

然而,這就是成長吧。經過一年的學習,我感覺自我的定位逐漸清晰,思路愈加明確。我開始意識到,身為一名中醫學生,應該做什麼、怎么做。我真為此感到快樂。

清代醫學家周學海著有《讀醫隨筆》,總結了他長期以來研讀醫書、精研醫理的心得體會。清代大醫王孟英曾作《歸硯錄》,記錄了他游醫四方的經歷。一百餘年後,後學成蹊願以上述兩位先賢為榜樣,每學醫一月,輒錄心得,名曰《學醫隨筆》。這篇文章既是對這一學年的總結收尾,又是學生筆記學醫之路的開始。特立此存照,警戒自己,也願得到諸位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的提醒、建議或批評——那將是我的榮幸!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用心閱讀劉力紅先生的《思考中醫——對自然與生命的時間解讀》,這本書激起了我腦海里一波又一波浪潮。我希望把我的這些心得與大家分享,也是跟自己的內心探討。

劉先生的老師李xx曾說:“中醫開方實際上就是開時間。”時間,一個多么神秘的概念!自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人類的時空觀、宇宙觀為之一變——時間不是再孤立的存在,它跟空間、物質和能量之間有很多聯繫。其實醫學何嘗停止過對時間的參悟呢?現代醫學的胚胎學告訴我們,從一個受精卵到一個嬰兒,其間的變化何等壯觀!每到一個時間節點,從量變到質變的奇蹟不斷上演,令人連連感嘆生命的壯美。當我們把時間段拉長一點,看看一個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嗎?在不經意間,人生的軌跡也許就會悄然轉變。難怪豐子愷先生的《漸》常讀常新。

中醫,乃至整箇中華文化,一個核心理念便是天人合一。人和天地宇宙是一個整體,這是銘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信仰。晝夜晨昏,春夏秋冬,陰陽不斷變化,人的起居飲食等生活方式也要與之相適應,不然就會出問題。人體的陰陽不隨時間協調運動,就會生病。為什麼說道法自然呢?自然又是什麼呢?我想要回答好上面的問題,就要多感悟時間,多思考時間。

提及時間,我有說不盡的想法。但擇其要點,我就只想談兩個方面。第一,對時間的感覺是因人而異的,但從本質上來說,時間的長短並沒有想像中的那么重要。同在一所大學學習,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有的人一年收穫了很多,有的人卻在暗自悔恨。聯考前一周,我們的班主任跟我們說,你們該休息了,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你們要明白,即使再給你一年時間複習,到了下一年的聯考前一天,你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複習好。這是實話。人在時間面前就是這么脆弱無助。這是人性的弱點。

寫到這裡,半個小時已經過去,我的總結還沒有寫完。那么其他人在乾什麼呢?已經回家的同學在乾什麼呢?我周圍倒是有很多同學開始了全天候的lol之旅。他們快樂嗎?此時此刻,你快樂嗎?

然而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嗎?哲學家們爭過來爭過去,終歸有一部分人是信奉著“及時行樂”的觀念去生活了。既然一切都是虛無,一切都是荒謬,一切都沒有意義,上帝死了,人也死了,怎么辦呢?不管了,盡情享受現在吧,今朝有酒今朝醉!

這裡我們看到時間背後的東西——人們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恆有,恆無,恆動,這多么像“道”的屬性啊!所以有時候我覺得,中國道家的思想,也許正是圍繞著時間展開的。道家的智慧,也許正來源於對時間的深刻體悟。

第一點暫且說到這裡。這只是開個頭,對時間的思考是沒有終止的。有些人一輩子也許到老才開始思考時間。我還年輕。當我不斷學習中醫,我就愈發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對於病人來說,一分一秒都可能風雲突變。醫生必須對時間有超乎常人的敏銳感覺。現在,作為一名學生,一名醫學生,讀書時最要緊的。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生命。因此,當我上次跟一位同專業的大二師兄到他的宿舍取東西時,親眼看到他的另外兩個舍友戴著耳機在電腦螢幕前“酣戰”,而他們頭頂上一排《黃帝內經》《傷寒論》等醫書整整齊齊地放在那裡,如同華麗的裝飾,我感到很痛心。“痛心”這個詞一點也不誇張,因為我知道這並不是個例。這是一種風氣:我們常常討論如何獲取更多的經驗值,怎樣殺怪,最近有什麼新出的遊戲、電影,今年哪支nba球隊最可能奪冠……關於中醫,關於讀書的討論,我聞所未聞。即便有,那也要等。等到什時候呢?等到期末,等到考試周。哇!周圍同學談論的內容竟然一下變成了“你們多久考試?”“你複習(或“預習”)好了沒?”“你知道老師畫的重點是什麼嗎?”“能把複習資料給我一份嗎?”……一切都是圍繞考試。跟家裡人通電話,也是問:“你複習得怎么樣了?”“你可不能馬虎喔!以後考研都要看成績說話的。你可不能輕視。”每到這個時候,我開始有一種錯覺,好像我們學的一切都是為了應對考試。我就在想,我們是不是有這樣一種意識,哪怕一丁點也好,就是我們的追求應該比考試更高一些,甚至高得多,甚至不以考試的標準為參考平面。可不可以這樣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