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生課外閱讀情況的總結報告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閱讀個性,收集教師、家長、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建議。

2.文獻研究法:查閱關於課外閱讀研究的資料,啟迪課題組成員的思想,開闊研究思路。研究與本課題相關的關鍵字的內涵和外延,研究國內外最新教育觀點和動態。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象,並使之形成經驗理論。

4.行動研究法:組織校本教研,進行語文閱讀指導課課程的研究和讀書活動的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反思、提升。堅持教育性、實踐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續性、創造性原則,採取個別研究、小組研究、群體觀察的方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驗證理論,不斷補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12月)。1.通過對問卷的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2.課題論證,制定研究方案;3.成立課題組,培訓教師。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XX年1月~XX年12月)。1.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初步研究;2.組織教師開展研討交流活動,撰寫案例、論文——深入研究、細化研究;3.進行研究的階段總結,開展中期匯報,撰寫中期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年1月~XX年4月)。1.進行研究後期的資料、數據整理,論文、案例的撰寫,彙編論文、案例專集;2.撰寫結題報告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1.活動準備

(1)曉之以理:有意識地結合班會、晨會及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滲透啟發:有益的課外書讀得多了,頭腦自然就會聰慧起來,心靈也自然就會充實起來,從而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2)解決書源:沒有可供閱讀的圖書,閱讀自然沒法開展。切實解決書源問題,我們是這樣做的:①建立班級圖書角;②開放學校圖書室;③倡導家庭書架等。

(3)落實時間和活動:①每天早上到校後的15分鐘時間為學生個人自主閱讀時間。②開展午休閱讀,住校的學生每天午後有40分鐘的閱讀時間。③每周一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④經常開展一些國小生喜愛的讀書活動,如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心得交流會,速讀賽、優秀詩文朗誦賽等。

2.活動過程

(1)引起閱讀興趣

根據低、中、高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及閱讀能力,我們著重推薦不同的讀物,同時還提供了自由閱讀書目,讓孩子在有限的課餘時間裡,讀有價值的書。

向學生推薦讀物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主要就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喚起他們一睹為快、非讀不可的欲望。我們是這樣做的:①簡介主要內容;②借用名人(或媒體)評價;③朗讀精彩片斷;④講述創作故事;⑤設疑惑,造懸念。

(2)培養閱讀習慣

實施的策略有:①榜樣引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前,不失時機地通過榜樣示範,讓他們了解古今中外一些偉人、著名科學家以及身邊同學的讀書、學習的可貴品質,使他們逐漸地產生強烈的自我需求的趨向。②引導歸因。借鑑海德的“歸因理論”,讓學生把自己的課外閱讀行為結合榜樣進行歸因,讓他們明確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③動機誘發。動機是實現一個特定目標的原因。人從事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原因,而產生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誘因,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刺激或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3)樹立閱讀動機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課外閱讀動機,首要要明白當前農村國小生存在著哪些不良的課外閱讀動機。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主要有如下幾種,分析了成因並採取了相關策略:①懶惰心理:懶於與書打交道,常常把原因主要歸結為客觀的因素,諸如沒時間、沒書或其它一些原因。②敷衍心理:被動閱讀,只看些訂閱的報刊,或父母和老師規定的閱讀任務,只求完成,不求質量。③偏食心理:選擇閱讀材料時,錯誤地認為要提高作文能力就要多看作文書,方法也較重於“好詞好句的摘錄”這一形式。④功利心理:較片面地認為看書是為了向人家炫耀看書的數量、贏得老師的表揚和僅僅是為了寫好作文,忽視知識的積累等重要的目的。⑤盲從心理:課外閱讀無目的性和無方向性,別人看什麼我也看什麼,時尚什麼我就看什麼。⑥浮躁心理:在閱讀過程中無“法”可依,缺乏指導,茫然無緒,找不到“航標燈”,久而久之,課外閱讀興趣也會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