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綠色儲糧技術情況調研報告

開展準低溫儲糧技術試驗,促進儲藏技術由傳統向綠色生態型轉變

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類發展的主要理念,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長,對作為食品和飼料重要原料的糧食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對糧油儲藏技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綠色儲糧技術概述

綠色儲糧技術,即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儲糧生態學為理論基礎,在糧食儲藏過程中,儘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藥劑,以調控儲糧生態因子為主要手段,從而達到保護環境,避免儲糧污染,確保儲糧安全,使人們吃到新鮮營養可口無毒的放心糧的技術,主要包括低溫或準低溫、氣調、非化學藥劑防治儲糧害蟲技術。我國地域廣闊,要根據不同儲糧生態區域的氣候特點,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儲糧技術。

二、開展稻穀準低溫儲糧技術試驗

為適應居民口糧消費中大米比重增大的情況,市政府從開始增加稻穀儲備數量,目前庫存規模達幾十萬噸。

北京屬於華北乾熱儲糧生態區,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1月平均氣溫-7℃至-4℃,7月平均氣溫25℃-26℃。極端最低氣溫-27.4℃,極端最高氣溫43.5℃。優質粳稻穀儲藏品質變化快、保鮮困難、不易度夏,隨著北京地區優質粳稻穀儲存數量的不斷增加,如何保持儲存品質成為突出難題。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稻穀在北京地區環境條件下的安全儲存技術,指導北京市稻穀科學儲存,確保稻穀在儲存年限內品質良好。

(一)稻穀準低溫儲糧大規模生產性試驗歷時3年,取得成功

為解決北京地區稻穀度夏難題,市糧食局在北京儲備糧庫中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稻穀準低溫儲藏的大規模生產試驗。

從到,對北京市房山糧貿總公司等4個儲糧單位的9棟倉房,總量5萬噸的黑龍江產粳稻穀進行了儲備稻穀安全儲存生產性試驗。各承儲單位根據北京地區的儲糧生態特點,採用以準低溫技術為主要手段的綜合科學保管措施,確保了市儲備稻穀安全儲存三年目標的實現。

通過分析華北乾熱儲糧生態區特點和影響儲糧安全的生態因素,提出了針對北京地區的安全儲糧最佳化方案,包括適合的儲糧倉型及其性能要求以及適用的儲糧技術。通過延長稻穀儲存年限的生產性試驗,探索出實現低成本、高效益、全年免藥劑熏蒸保管的綠色儲糧之路,為首都糧食巨觀調控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

(二)稻穀準低溫安全儲糧試驗結果分析

1.北京地區稻穀儲存的倉房條件

通過試驗可以認為,適合北京地區稻穀安全儲存的最佳倉型是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高大平房倉。同時採用聚乙烯泡沫板封堵向陽面門窗,隔斷環流熏蒸管道等倉房保溫隔熱措施,提高倉房的隔熱性能。以此在冬季通過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降低糧堆溫度,可以形成高大平房倉糧堆的巨大冷心。又因糧堆導熱性不良,所以在整個度夏期間都可保持冷心。目前北京地區儲存市儲備稻穀的倉房全部採用高大平房倉。

2.控制糧堆表層糧溫上升的措施

在北京地區的氣候條件下,通過各種措施將高大平房倉倉溫控制在26℃以下即具備了稻穀安全儲藏的基礎。北京北部地區承儲單位充分利用儲糧生態環境的優勢,在不配備製冷設備的條件下,採取各種對策,合理控制倉溫糧溫,為稻穀安全度夏創造有利條件;平原地區承儲單位採用機械製冷降低倉房上層糧溫的方法則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地區儲存市儲備稻穀的高大平房倉全部採用機械製冷方式降低倉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