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綠色儲糧技術情況調研報告

3.實現稻穀儲存年限延長到三年的目標

以儲糧生態理論為指導,以綠色儲糧技術為主要手段,對試驗高大平房倉保溫隔熱改造,並採用多種科學保糧措施,做好糧情監視和稻穀品質跟蹤,延緩稻穀存儲期間品質變化,使稻穀安全度夏,指標全部在宜存範圍內,品質保持良好。目前北京市80%的儲備稻穀儲存年限由規定的二年延長到三年,為北京市的糧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決策支持。

(三)稻穀準低溫安全儲糧試驗的主要技術創新點

1.製冷方式最佳化集成。根據四季氣候特點和稻穀糧堆特性,北京平原地區稻穀準低溫儲藏技術在冬季利用自然低溫作為冷源降低糧堆溫度;夏季採用製冷空調機產生的冷量抵消倉房外部傳入倉內糧堆上部空間的熱量,從而控制糧堆表層糧溫的上升。北京北部地區則利用晝夜溫差採用風機排除空間積熱,利用自然低溫和多種降溫方式的最佳化組合,低成本高效益實現稻穀常年準低溫儲藏。高大平房倉稻穀糧堆常年保持準低溫狀態,在整個存儲期間,不使用化學藥劑熏蒸,不在糧堆施藥,稻穀儲存品質良好。

2.稻穀倉房設施最佳化集成。北京地區稻穀準低溫儲藏技術選用 高大平房倉作為準低溫長期儲存的倉型。通過在倉房房頂噴塗反光隔熱塗料,將倉房門窗與通風道口全部用聚乙烯泡沫板進行密閉,隔斷封堵環流內、外熏蒸管道的連線等多種方式進行倉房隔熱改造,提高倉房的保溫隔熱性能,保持高大平房倉稻穀糧堆巨大容積的冷心。通過這些對倉房設施的最佳化集成,為北京地區實現稻穀準低溫儲藏提供了很好的倉房條件。

三、促進北京市儲糧技術由傳統向綠色生態型轉變

(一)加大倉儲設施投入,改善倉儲條件

倉儲設施建設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多年來本市不斷加大投入,重點建設了一批新型房式倉房,1998年到十年間,新建倉房數量達到184.4萬噸,各單位為新建倉房配套購入了各種倉儲設備和檢化驗設備,大大改善了本市倉儲設施條件,為糧油安全儲存提供了良好的硬體條件。

新建倉房以隔熱密閉性能良好、配套儲糧設備先進、儲糧新技術套用方便的高大平房倉為主,改變了過去房式倉比例偏低、多種倉型並存的倉型結構布局,使得房式倉占到了總倉容的76.3%。同時淘汰了大量隔熱性能差、倉容小的落後倉型,包括土堤倉、鋼板倉、簡易倉等。

(二)積極開展非化學藥劑防蟲技術試驗

在推廣稻穀準低溫儲藏技術的同時,市糧食局還積極推進其它形式的非化學藥劑防蟲技術試驗。

儲糧害蟲防治工作是糧食保管的難題之一,通常採用磷化氫熏蒸防治儲糧害蟲,並輔以敵敵畏、馬拉硫磷、書虱靈等各種化學防蟲劑。採用化學藥劑防治儲糧害蟲,不僅威脅操作人員身體健康,而且污染環境,還在糧食中有化學藥劑殘留。而惰性粉顆粒上存在著大量的微孔,具有很強的吸收水分和蠟質能力。當儲糧害蟲接觸到惰性粉顆粒後,這些顆粒吸收害蟲體壁表層防水結構蠟質層上的蠟質,破壞害蟲體壁保持水分蒸發的功能,導致害蟲失水死亡。

平谷北楊橋、山東莊糧食收儲庫和西南郊糧食收儲庫分別在惰性粉防蟲技術方面開展了試驗。惰性粉一次施用,在糧食正常儲存期內(2~5年)常年有效。相比“雙低”儲藏可節約費用,並減少或免除了化學藥劑熏蒸,避免了藥劑污染和殘留,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