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情況匯報

三、堅持協調發展,致力奮發趕超

2010年,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為重返全省十強而奮發趕超的奮鬥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全力打造新的發展平台。搶抓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沿海產業大轉移、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和我縣獲準納入湘西扶貧開發範圍的難得歷史機遇,進一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2010年啟動重點項目32個,完成投資16.2億元。在縣城東部規劃20平方公里的生態產業園,定位為我縣工業經濟的活力區、招商引資的主戰區、科技創新的源動區、城市形象的展示區、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區。2010年已做好園區的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昭陽大道東延和綠汀大道已經立項,物流園項目完成選址。

(二)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把最佳化發展環境作為我縣奮發趕超的生命工程來抓,以活動為載體,以政策為保障,努力創造優良的政務環境、治安環境、信用環境。嚴厲查處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全年共受理工商企業投訴195起,打擊破壞經濟發展環境行為59起,查處損害經濟發展環境案件9起;查處違法違紀案件50起,處分77人。加大對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全年13起命案全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年度考核列全省第60位,公安信訪維穩長效機制建設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打擊特殊群體販毒經驗在全省推介。深入開展縣級領導大接訪活動,信訪工作進一步落實包案、排查、督戰、責任追究等制度和措施,縣級領導包案的48個信訪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赴省進京上訪總量明顯減少。在東方家居廣場和五金城實行信用市場試點,推行信用評估機制,社會誠信意識不斷增強。

(三)著力推進社會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關注民生,擴大就業,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紮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生態建設不斷加強,發展果豬沼農作物生態農業模式1500戶,植樹造林6848畝,森林總蓄積量增長率9.1%。建立能耗責任制,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技改力度,對所有新、改、擴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五個不準”制度。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4.11%,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10%,飲用水源保護區企業的排放物達標,造紙廠廢水排放中的化學需氧物去除率達70%以上。

各位領導,同志們,2010年,我縣縣域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達縣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面對全省上下和周邊縣市快速發展的態勢,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上級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奮發趕超,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