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民眾敢“討說法"

繼陝西吳旗縣農婦白彩珍怒責公安局長被拘事件後,近日媒體又報導了另一起發生在陝西子長縣、性質更加嚴重的事件。在子長縣搞客運的一對夫婦宜愛榮和王向前,只因開車時,車體離正站在路上的縣公安局長姬某近了一點,竟然遭到該局長和局辦公室主任的暴打,這位局長還就近調來派出所民警,將這夫婦二人銬到派出所“修理”。最後,縣公安局不僅將他們分別拘留了31天、21天,還竟然兩次將這夫婦倆脖子上掛上紙牌,遊街示眾!這位局長的所作所為,性質怎樣,其人素質如何,自不待言。更值得深思的是,這件本是發生在將近兩年前的一樁嚴重侵害民眾利益、在當地造成惡劣影響的案件,受害者除了當時叫罵幾聲外,居然隱忍至今,直到看見了有關白彩珍討到了公道的訊息後,才“不顧親戚朋友的勸阻”,要站出來“討個說法”。宜愛榮夫婦一直不敢“討說法”的現象,導致的損害是多重的。一是對他們自身權益的損害。二是對黨和政府威信的損害。這位公安局長以為將這夫婦兩人遊街示眾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但在得知內情卻敢怒而不敢言的全縣民眾面前,丟的卻是黨和政府的臉,是對黨和政府形象的一種侮辱!三是對黨風政紀和法律嚴肅性的一種損害。民眾的忍氣吞聲,就是對那些損害民眾利益、損害黨和政府威信的“害群之馬”的放縱。可以構想,如果沒有白彩珍的執著,沒有今天宜愛榮的勇氣,不知姬某這樣的幹部,還要逍遙到幾時,還要乾出什麼損害黨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來。通過這兩件事,我們也更加感到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的緊迫性。白彩珍案的解決,體現了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等的良性互動,這種互動不但使事件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給更多的人們帶來了維權的勇氣,更提高了人們對黨和政府的信心。這種監督不但無損於黨和政府的威信,相反,只有讓更多的民眾敢於“討說法”、能討到“說法”,才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害群之馬”,促進黨風政風的好轉,確保社會的長治久安。